草原上的人会拥有怎样的风情生活?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又形成了怎样的挣扎?正如索南才让所说:“这些商店的激情被我忽略了,它们遭受的困苦和快乐都应该与我们休戚相关。”所以,在那个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冬牧场,一个系列故事就这样悄悄打开。
有着牧民生活体验的作者对场景的设定无疑很宏大,但不忘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草原的广阔与神秘、牧民的淳朴与坚韧,以及草原上特有的商业活动——姐妹花商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开篇便以“我”在热水村的温泉疗养院治疗腿疾为引子,逐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世界。在这里,“我”结识了博尔迪,并通过与他的闲聊,逐渐了解到了姐妹花商店的故事。作者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如阿菊为了躲避醉汉骚扰,和“我”一起趁着夜色上山的那段描写,月光、草原、鸽子洞、墓碑、远处静静流淌的小河以及头顶的星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的怀抱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小说深入剖析人性与情感纠葛的部分更加引人入胜。无论是性格温柔的阿菊、性格不羁的阿秀,还是与两姐妹有着复杂关系的博尔迪,以及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的“我”,都以独特的性格和经历,共同编织了一个错综复杂又扑朔迷离的故事。阿菊和阿秀这对姐妹,虽然性格迥异,但身上都有着许多美好的品质。阿菊温柔善良,厨艺高超,而阿秀则豪放不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正是这样的性格差异,使得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有着不同的命运。阿菊虽然结婚,但婚姻并不幸福,最终选择了离婚;而阿秀则与博尔迪走到了一起,但这段关系也充满了纠葛和矛盾。博尔迪作为入赘的上门女婿,与阿秀的结合本应是幸福的开始,然而他却与阿菊之间保持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让博尔迪和阿秀之间的婚姻充满了危机,也让阿菊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我”作为这个家庭的旁观者和参与者,不仅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和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可以说没人能是旁观者。小说中的“我”虽是一个看似与主要家庭毫无关系的存在者,可实际上深深卷入了这个家庭及其周边世界的恩怨情仇中。通过“我”的自白,得以窥见故事的多个层面和角度。这种自白不仅展现了“我”作为旁观者的冷静观察和思考,还透露出“我”在参与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中既有对阿菊温柔善良的倾心,也有对阿秀率真不羁的欣赏;既有对她们命运的同情,也有对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无奈。这种情感的错位,让“我”在她们之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矛盾。还有,自己是否真的有资格去评判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自己的出现,是否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麻烦?这些问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让自己在情感上得到了成长和升华。
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博尔迪因为一次意外而陷入了昏迷,阿菊和阿秀都表现出了对博尔迪的深深担忧和关心。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尽管这个家庭充满了纠葛和矛盾,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彼此的关爱和牵挂。这种情感的真挚和纯粹,让“我”深受感动,也让自己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阿菊和阿秀这对姐妹,都有着善良和宽容的品质。她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在面对他人的过错和伤害时,也选择了宽容和原谅。这种品质不仅让她们在草原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也让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而博尔迪的背叛和欺骗、草原上一些人的冷漠和无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阴暗角落。这些书写让整个草原社会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在北京见到过索南才让老师身上的成熟气质,也感受到过他文字的真实性,以及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草原世界。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故事体系,慢慢同大家见面……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