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灯(散文)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4月01日 01版)
夜快要降临了,像冬雨一样忽地降临,落在老旧的院子里,淋湿铁线上被风撕扯的衣服。最近几年,除夕的傍晚都很潮湿,今年也不例外。
天即将暗下来,便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上坟祭祖。小时候觉得神秘,而现在,却说不上什么原因。
很多人不喜欢焚香烧纸的气味,觉得熏人且难闻,但我不这样认为。年有很多气味,其中,祭祖的气味最为厚重。由于新坟的位置距离家比较远,今年的祭祖路线不得不改变。我并没有像往年跟着父亲走遍所有的坟,而是抱着鞭炮去爷爷奶奶的合坟。
等了大约半小时,祭祖的20多个人排成长长的一队,从远处的山林里伸出的小路走来。
我跪在坟前,烧着一张又一张的纸钱,这些纸钱把我的思念具象化,燃到他们的面前。鞭炮声从坟的两侧炸开,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我没思考别的,只想着多烧一些,他们在那边可能会过得富裕。
很小的时候,我便产生了疑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结果。死去的他们能否听见烟花炸空的声音,能否听见我们内心的思念?能否理解呢?能否做出回应呢?如果他们听不见我们的声音、不能理解、无法做出回应,他们就像小草和树苗,死去就彻底消失了,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做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把这些问题抛给父亲和母亲。母亲说小小年纪想这些做什么,不好好读书,人死了就有魂,他们在地狱做苦工,需要我们每年烧纸钱给他们用,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会投胎转世。父亲却告诉我:“死了就是死了,我也觉得烧纸钱没用,就是安慰自己。”
我问他:“那为什么你每年都烧?”
“大家都烧就烧呗,是过年该干的事情,上面传下来的习俗。”
在父亲看来,我们的行为存在欺骗,甚至是自欺欺人。我们十分擅长化解痛苦和寻找借口,我们把死去的人埋在地里,哄骗自己说是帮离开的人修建新家,让他不变成孤魂野鬼,他们会和我们过着同样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来欺骗自己:他们仍然活着。父亲和母亲的回答让我陷入困境,父亲的说法显得祭祖的行为是多么荒唐又可笑。
祭祖的最后一站在经过三座庙之后结束。母亲让我拿一把红香,分别烧在三座庙前,最后一座坟就用青色香。我不理解母亲的意思,但还是照做了。在菩萨庙前,我抱怨父亲将点燃的香放在庙前的石头上。父亲说周围全是石头,插不上。庙修建在路边的崖壁上,信徒将香和纸钱烧在石头凹槽里。父亲的话也不无道理。
最后一座庙原本供着三尊佛陀,前些年因为焚香者众多,也报道了焚香不慎引发山林火灾的新闻。就这样,这座庙被推倒了,可信徒的信念不倒,村里的人搬一口大铁锅在庙前的马路边,将香、烛、纸钱全烧在锅里。
父亲将点燃的最后一把红香放进铁锅,确保不会复燃才走向最后一座坟。里面埋的是爷爷那辈最年长的人,就在黄土坡的半腰,再往上有些松树林。我握着香、烛和纸钱,踩上斜坡,爬到坟前。去年这里只有一座坟,如今竟然又起了一座,用水泥加固得很高,看起来很严肃。我跪在红砖搭起的坟前,点上香、插好烛,散开烧掉纸钱就回到水泥路面上,仰头望着坟前行动的人们,6个、5个、4个……
松树林的上方,是灰白的天空,暗沉沉的,一直延伸到我的身后。对面是荒土,父亲说那里山高路远,土地都暂时废弃了,没人愿意爬到那里种庄稼。是否安全不谈,主要是收成不好,那片土地很荒凉,无论种下什么种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我相信父亲的话,因为闲置这么多年,那满坡仍是荒草,没有一棵树苗冒出头来。视线放近,两侧的高坡之间有一条弯曲的水泥路,一直伸向了低矮的远处。
半坡的坟前只剩下两个人,一个即将老去,一个也将成家。坟里埋着的是老者的父亲,而边上跪着的少年曾在坟前嚎啕大哭,如今已看不出情绪的波澜。我的身边站着驼背的阿婆,她浑浊的眼里流出泪来,坟里埋着的是她的丈夫,视线来不及避开,与她相撞的那一刻,我承认我的眼睛瞬间湿了。
坟前的两人跪着烧完纸钱,然后起身点燃坟两侧的鞭炮。顷刻,炸耳的鞭炮声刺穿我的鼓膜,火光急速闪烁起来,青色的烟包裹着坟,烟花升空,在高空爆裂。喧闹持续了一段时间便彻底静了,祭祖的队伍慢慢散场,我站在原地,望着半坡的坟和徐徐升空的青烟。
祭祖队伍完全离去,坟在经历一场极度欢乐后又回到寂静里。坟里的人面对荒土而居,留下来陪他的是满地红色的纸屑,和即将散去的青色烟雾。
我不再依附父亲和母亲对于祭祖的理解。我们把思念寄存在土堆里,静放在这个地方,等到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倾倒我们长达一年的思念。他们确实已经死去,他们的生命已经终止,是思念让他们活了过来,是思念重塑了他们的灵魂。那真正的死亡又是什么呢?
《生命的清单》中写人的一生有3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生物医学上宣布死亡,第二次死亡是下葬,人们宣布你从这个社会上消失,第三次死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遗忘,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世界都将与你无关。
这种虚无让我感到害怕。未来的某一天,思念慢慢散去,逐渐消失,没有了思念的浇灌,这座坟就完完全全成为了土堆,他们彻底死去。小草和树苗从土堆上长出来,融入坟后的树林里。人来人往,不会有人知道,这里曾有一座坟,这里的思念和哭声曾遍布山林。
我们把思念揉碎了裹进鞭炮里,通过爆裂的声音,来诉说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表情淡漠,但哭喊撕心裂肺,我们的思念在无声呼唤之后变成红色纸屑,散落在他的坟前,思念包裹着他,甚至化成青烟与他紧紧相拥。
或许,我明白了,祭祖是悲与喜的交织,是一种浪漫又疯狂的情感宣泄,是隆重的告别和盛大的重逢。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夜快要降临了,像冬雨一样忽地降临,落在老旧的院子里,淋湿铁线上被风撕扯的衣服。最近几年,除夕的傍晚都很潮湿,今年也不例外。
天即将暗下来,便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上坟祭祖。小时候觉得神秘,而现在,却说不上什么原因。
很多人不喜欢焚香烧纸的气味,觉得熏人且难闻,但我不这样认为。年有很多气味,其中,祭祖的气味最为厚重。由于新坟的位置距离家比较远,今年的祭祖路线不得不改变。我并没有像往年跟着父亲走遍所有的坟,而是抱着鞭炮去爷爷奶奶的合坟。
等了大约半小时,祭祖的20多个人排成长长的一队,从远处的山林里伸出的小路走来。
我跪在坟前,烧着一张又一张的纸钱,这些纸钱把我的思念具象化,燃到他们的面前。鞭炮声从坟的两侧炸开,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我没思考别的,只想着多烧一些,他们在那边可能会过得富裕。
很小的时候,我便产生了疑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结果。死去的他们能否听见烟花炸空的声音,能否听见我们内心的思念?能否理解呢?能否做出回应呢?如果他们听不见我们的声音、不能理解、无法做出回应,他们就像小草和树苗,死去就彻底消失了,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做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把这些问题抛给父亲和母亲。母亲说小小年纪想这些做什么,不好好读书,人死了就有魂,他们在地狱做苦工,需要我们每年烧纸钱给他们用,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会投胎转世。父亲却告诉我:“死了就是死了,我也觉得烧纸钱没用,就是安慰自己。”
我问他:“那为什么你每年都烧?”
“大家都烧就烧呗,是过年该干的事情,上面传下来的习俗。”
在父亲看来,我们的行为存在欺骗,甚至是自欺欺人。我们十分擅长化解痛苦和寻找借口,我们把死去的人埋在地里,哄骗自己说是帮离开的人修建新家,让他不变成孤魂野鬼,他们会和我们过着同样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来欺骗自己:他们仍然活着。父亲和母亲的回答让我陷入困境,父亲的说法显得祭祖的行为是多么荒唐又可笑。
祭祖的最后一站在经过三座庙之后结束。母亲让我拿一把红香,分别烧在三座庙前,最后一座坟就用青色香。我不理解母亲的意思,但还是照做了。在菩萨庙前,我抱怨父亲将点燃的香放在庙前的石头上。父亲说周围全是石头,插不上。庙修建在路边的崖壁上,信徒将香和纸钱烧在石头凹槽里。父亲的话也不无道理。
最后一座庙原本供着三尊佛陀,前些年因为焚香者众多,也报道了焚香不慎引发山林火灾的新闻。就这样,这座庙被推倒了,可信徒的信念不倒,村里的人搬一口大铁锅在庙前的马路边,将香、烛、纸钱全烧在锅里。
父亲将点燃的最后一把红香放进铁锅,确保不会复燃才走向最后一座坟。里面埋的是爷爷那辈最年长的人,就在黄土坡的半腰,再往上有些松树林。我握着香、烛和纸钱,踩上斜坡,爬到坟前。去年这里只有一座坟,如今竟然又起了一座,用水泥加固得很高,看起来很严肃。我跪在红砖搭起的坟前,点上香、插好烛,散开烧掉纸钱就回到水泥路面上,仰头望着坟前行动的人们,6个、5个、4个……
松树林的上方,是灰白的天空,暗沉沉的,一直延伸到我的身后。对面是荒土,父亲说那里山高路远,土地都暂时废弃了,没人愿意爬到那里种庄稼。是否安全不谈,主要是收成不好,那片土地很荒凉,无论种下什么种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我相信父亲的话,因为闲置这么多年,那满坡仍是荒草,没有一棵树苗冒出头来。视线放近,两侧的高坡之间有一条弯曲的水泥路,一直伸向了低矮的远处。
半坡的坟前只剩下两个人,一个即将老去,一个也将成家。坟里埋着的是老者的父亲,而边上跪着的少年曾在坟前嚎啕大哭,如今已看不出情绪的波澜。我的身边站着驼背的阿婆,她浑浊的眼里流出泪来,坟里埋着的是她的丈夫,视线来不及避开,与她相撞的那一刻,我承认我的眼睛瞬间湿了。
坟前的两人跪着烧完纸钱,然后起身点燃坟两侧的鞭炮。顷刻,炸耳的鞭炮声刺穿我的鼓膜,火光急速闪烁起来,青色的烟包裹着坟,烟花升空,在高空爆裂。喧闹持续了一段时间便彻底静了,祭祖的队伍慢慢散场,我站在原地,望着半坡的坟和徐徐升空的青烟。
祭祖队伍完全离去,坟在经历一场极度欢乐后又回到寂静里。坟里的人面对荒土而居,留下来陪他的是满地红色的纸屑,和即将散去的青色烟雾。
我不再依附父亲和母亲对于祭祖的理解。我们把思念寄存在土堆里,静放在这个地方,等到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倾倒我们长达一年的思念。他们确实已经死去,他们的生命已经终止,是思念让他们活了过来,是思念重塑了他们的灵魂。那真正的死亡又是什么呢?
《生命的清单》中写人的一生有3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生物医学上宣布死亡,第二次死亡是下葬,人们宣布你从这个社会上消失,第三次死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遗忘,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世界都将与你无关。
这种虚无让我感到害怕。未来的某一天,思念慢慢散去,逐渐消失,没有了思念的浇灌,这座坟就完完全全成为了土堆,他们彻底死去。小草和树苗从土堆上长出来,融入坟后的树林里。人来人往,不会有人知道,这里曾有一座坟,这里的思念和哭声曾遍布山林。
我们把思念揉碎了裹进鞭炮里,通过爆裂的声音,来诉说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表情淡漠,但哭喊撕心裂肺,我们的思念在无声呼唤之后变成红色纸屑,散落在他的坟前,思念包裹着他,甚至化成青烟与他紧紧相拥。
或许,我明白了,祭祖是悲与喜的交织,是一种浪漫又疯狂的情感宣泄,是隆重的告别和盛大的重逢。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