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路上“马刨井”
朱国齐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9月09日 04版)

“爷爷,红军来过大坝场吗?”
星期六吃中午饭的时候,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我当即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他:“来过!他们是经过这里去木黄会师的!”
他似乎不大明白会师这两个字的含义,思考一会儿又接着问道:“爷爷,你见过红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见他好像非要弄懂这个问题似的,就答非所问地对他说:“一时之间你可能也听不明白,咱们吃过饭后,去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上走一走,看一看?”
中午的太阳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很温暖。抬头望去,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就像挂在蓝天上的一条天梯,从钱串顶向凯上坪方向几乎垂直地延伸而去。那不知名的阔叶树披着芬芳入脾的山花,从青石板路两旁的石墙上探出头来。一边注视着面生的我们,一边在凉爽的山风中微微点头。
山势险峻,凹凸不平的石阶若隐若现,齐肩的石墙弯弯曲曲,给路人带来一丝阴森压迫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战士们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追赶主力部队时的那段艰难行程。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仰,红军战士们是难以翻过这座大山,回到队伍怀抱的,更何况一路上还会有流血牺牲。
我们沿着陡峭的石梯,相互追逐着往山顶爬去。
前面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孙子却突然停了下来,既像在等我,又像是在环顾四周。他只身来到一个约有七八平方米的石槽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地大声喊道:爷爷!这里有口井!好清的水啊!
水很清澈,只是沉淀了许多树叶。树叶紧紧地拥在一处,仿佛是在努力地托举着当年红军战士们,那一张张年轻脸庞的倒影。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孙子疑惑地看着我,仍然没有忘记我是怎样知道红军从这里经过的。
我不能把他想知道的问题拖得太久,换了个口吻说道:“这口井,叫马刨井,又叫红军井。”
那年前,红军从湘南西进贵州,由于路线不熟,辗转于黔东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经困牛山一场艰难惨烈的突围战斗,少数红军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为了避开敌人追踪,去追赶主力部队,从石阡过境,途经这里去印江木黄寻找大部队。
孙子好奇地问道:“爷爷,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也是听我爷爷讲的。”
我在回答孙子的同时,还给他讲起了马刨井的故事。
1934年10月,红军部队从困牛山突围出来后,为了保存红军队伍的有生力量,一边要巧妙地避开反动派武装力量的围追和堵截,一边打听红军大部队的驻扎方向。他们翻山岭,越险涧,从坪地场经马家桥,过龙坪上迎丰。他们出其不意地又从大坝场经桐梓园,来到了这里。由于他们人生地不熟,路途中走得又急,带着的水已经用尽。于是,他们就在这附近的丛林中停了下来,稍作休息后再继续前进。
队伍里有一匹为红军驮物资的枣红战马,由于长途行军,它早已是饥渴难耐,它在吃草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嗅到地上的泥土有些潮湿,它便扬起前蹄,向潮湿的地面奋力刨打。
不一会儿,有微小的水珠渗了出来,在战马铁蹄不停地刨打下,水珠混着泥土飞溅到了红军战士们的身上,红军战士们围了过来。他们赶紧拿来铁锹,在战马刨打的这个地方挖了起来。眨眼之间,一汪清水便装满了这个凹坑。
我一边给孙子讲述着红军在经过大坝场时,一直往南行军途中留下这口井的传奇故事,一边找来一根树枝,慢慢地伸到井底,轻轻地把那些沉睡在井底的树叶捞了起来。
一片,二片……孙子也帮我把捞出的枯叶一片片收拾在路旁的墙缝里。幼稚的小脸蛋满是对红军一脸肃然起敬的表情。回来的路上,我把红军行走的大致方位指给孙子看,他一边回味着我刚才讲述的故事,一边尽力地在思索着这个故事里体现的究竟是平常,还是果敢和传奇。孙子坐在后座闷声不语,我猜测他是怕亵渎红军在他心中的神勇形象吧!他想把原本就想知道的疑惑压在心头。终于,还是摩托车在油路上快速行驶的“咝咝”声,把他的疑问引发了出来。
“爷爷,为什么红军不走大路,要走小路呢?”
孙子的纯真和不谙世事的提问,不得不让我改变了回家的方向。我们从坪星村下山,模拟了一次红军当年从坪地场经马家桥去大坝场的行军历程。我们今天的行走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代步工具,但在行程的探索中,我的内心却充满了羞愧和庆幸,羞愧的是我们没有先辈的吃苦精神。其实红军战士们流血牺牲都不怕,吃苦又算得上什么呢?回想红军先烈们在当年的艰苦环境里,走在这条悬崖峭壁、荆棘丛生的小路上,不知道他们穿的是草鞋,还是打着赤脚,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庆幸的是我今天陪着孙子,至少也浏览了一次红军先烈们当年行走过的足迹。
我加大油门在红军先烈们曾经走过的小路旁的大道上飞驰。我想,他们此刻一定会站在山顶看着我们微笑,因为是他们把曾经的小路变得宽广起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不穿草鞋,不走小路……我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告诉了我的孙子,他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哦!大路是后来才拉直修平的,怪不得他们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终于摆脱了敌人,赶上了部队!红军战士们真的是英勇和伟大啊!”
是啊!世上的路很长,也很短;有艰辛,也有平坦。再曲折、再叠嶂的路,你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永不放弃,一定会步入光明的殿堂!
责任编辑:宋宝颖

“爷爷,红军来过大坝场吗?”
星期六吃中午饭的时候,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我当即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他:“来过!他们是经过这里去木黄会师的!”
他似乎不大明白会师这两个字的含义,思考一会儿又接着问道:“爷爷,你见过红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见他好像非要弄懂这个问题似的,就答非所问地对他说:“一时之间你可能也听不明白,咱们吃过饭后,去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上走一走,看一看?”
中午的太阳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很温暖。抬头望去,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就像挂在蓝天上的一条天梯,从钱串顶向凯上坪方向几乎垂直地延伸而去。那不知名的阔叶树披着芬芳入脾的山花,从青石板路两旁的石墙上探出头来。一边注视着面生的我们,一边在凉爽的山风中微微点头。
山势险峻,凹凸不平的石阶若隐若现,齐肩的石墙弯弯曲曲,给路人带来一丝阴森压迫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战士们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追赶主力部队时的那段艰难行程。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仰,红军战士们是难以翻过这座大山,回到队伍怀抱的,更何况一路上还会有流血牺牲。
我们沿着陡峭的石梯,相互追逐着往山顶爬去。
前面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孙子却突然停了下来,既像在等我,又像是在环顾四周。他只身来到一个约有七八平方米的石槽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地大声喊道:爷爷!这里有口井!好清的水啊!
水很清澈,只是沉淀了许多树叶。树叶紧紧地拥在一处,仿佛是在努力地托举着当年红军战士们,那一张张年轻脸庞的倒影。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孙子疑惑地看着我,仍然没有忘记我是怎样知道红军从这里经过的。
我不能把他想知道的问题拖得太久,换了个口吻说道:“这口井,叫马刨井,又叫红军井。”
那年前,红军从湘南西进贵州,由于路线不熟,辗转于黔东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经困牛山一场艰难惨烈的突围战斗,少数红军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为了避开敌人追踪,去追赶主力部队,从石阡过境,途经这里去印江木黄寻找大部队。
孙子好奇地问道:“爷爷,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也是听我爷爷讲的。”
我在回答孙子的同时,还给他讲起了马刨井的故事。
1934年10月,红军部队从困牛山突围出来后,为了保存红军队伍的有生力量,一边要巧妙地避开反动派武装力量的围追和堵截,一边打听红军大部队的驻扎方向。他们翻山岭,越险涧,从坪地场经马家桥,过龙坪上迎丰。他们出其不意地又从大坝场经桐梓园,来到了这里。由于他们人生地不熟,路途中走得又急,带着的水已经用尽。于是,他们就在这附近的丛林中停了下来,稍作休息后再继续前进。
队伍里有一匹为红军驮物资的枣红战马,由于长途行军,它早已是饥渴难耐,它在吃草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嗅到地上的泥土有些潮湿,它便扬起前蹄,向潮湿的地面奋力刨打。
不一会儿,有微小的水珠渗了出来,在战马铁蹄不停地刨打下,水珠混着泥土飞溅到了红军战士们的身上,红军战士们围了过来。他们赶紧拿来铁锹,在战马刨打的这个地方挖了起来。眨眼之间,一汪清水便装满了这个凹坑。
我一边给孙子讲述着红军在经过大坝场时,一直往南行军途中留下这口井的传奇故事,一边找来一根树枝,慢慢地伸到井底,轻轻地把那些沉睡在井底的树叶捞了起来。
一片,二片……孙子也帮我把捞出的枯叶一片片收拾在路旁的墙缝里。幼稚的小脸蛋满是对红军一脸肃然起敬的表情。回来的路上,我把红军行走的大致方位指给孙子看,他一边回味着我刚才讲述的故事,一边尽力地在思索着这个故事里体现的究竟是平常,还是果敢和传奇。孙子坐在后座闷声不语,我猜测他是怕亵渎红军在他心中的神勇形象吧!他想把原本就想知道的疑惑压在心头。终于,还是摩托车在油路上快速行驶的“咝咝”声,把他的疑问引发了出来。
“爷爷,为什么红军不走大路,要走小路呢?”
孙子的纯真和不谙世事的提问,不得不让我改变了回家的方向。我们从坪星村下山,模拟了一次红军当年从坪地场经马家桥去大坝场的行军历程。我们今天的行走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代步工具,但在行程的探索中,我的内心却充满了羞愧和庆幸,羞愧的是我们没有先辈的吃苦精神。其实红军战士们流血牺牲都不怕,吃苦又算得上什么呢?回想红军先烈们在当年的艰苦环境里,走在这条悬崖峭壁、荆棘丛生的小路上,不知道他们穿的是草鞋,还是打着赤脚,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庆幸的是我今天陪着孙子,至少也浏览了一次红军先烈们当年行走过的足迹。
我加大油门在红军先烈们曾经走过的小路旁的大道上飞驰。我想,他们此刻一定会站在山顶看着我们微笑,因为是他们把曾经的小路变得宽广起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不穿草鞋,不走小路……我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告诉了我的孙子,他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哦!大路是后来才拉直修平的,怪不得他们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终于摆脱了敌人,赶上了部队!红军战士们真的是英勇和伟大啊!”
是啊!世上的路很长,也很短;有艰辛,也有平坦。再曲折、再叠嶂的路,你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永不放弃,一定会步入光明的殿堂!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