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河北的一座小村庄。
它很美,但别误会,这里既没有波涛汹涌的大海,也没有巍峨雄伟的高山。
从前,我从未觉得它美,甚至有些埋怨自己为什么出生在这么一个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的地方。
后来我如愿去了一趟成都,那次远行的确打开了我的眼界。那连绵不绝、迸发着翠绿色生命力的山雄伟又气派,尤其是山间的小溪,流水涓涓,脆声入耳,令我那颗烦躁的心也静了下来,气息也平稳了。我轻轻地将手浸在水中,丝丝凉意钻入手心,我忽地想起家乡那条极不起眼的河。小时候,我常约上几个伙伴去那里捉鱼,鱼没捉到几条,一个个玩得倒是挺开心。头上的骄阳炙烤着我们,耳边是蝉嘶哑的叫声,汗珠一滴滴落进水流里,这时捧一捧水,拍到脸上,那清凉,才真叫人难忘。望着溪水,我出了神,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家乡的河,又从河里看到了童年。
四川的山上,不少都种着竹子。竹子有我的小腿粗,能窜几米高,看着又高又坚实,密密麻麻的一山,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高粱。高粱没有竹子粗,也没竹子高,但是长得比竹子要密,一堆窝在一起,粗度和鱼竿差不多。而且有的高粱秆是甜的,我们管它叫“甜秆”。折一段,咬去外皮,甜甜的汁水在口腔里炸开,怎么吃也吃不够。等这些秆被孩子们吃完后,大人们就把高粱最顶端的地方捆成一捆儿,用来刷碗筷。
结束成都之旅,走下火车的那一刻,熟悉的风迎面吹来。如果说成都的风是温柔缠绵的,那么这吹向我的风便有着独属于北方的甘冽豪爽。我猛吸了几口,在风里,闻到了熟悉的味道。顺着那味道,我回到了那座小村庄,看着那让我感到无比亲切的房子,眼睛却因泪水而模糊。
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村里的桃花开得正艳,深深浅浅,一簇一枝头。花瓣薄薄的,柔柔的,我轻轻抚上它们,生怕一不注意用了力,伤到它们。我眨眨眼,仿佛看见它们正羞怯地含笑望着我。“真是时候,我回来的真是时候!”我在心里念着。
夜里,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那轮圆月,怎么也睡不着。我努力闭上眼,可思绪还飘忽着。我后悔了,后悔当初的抱怨和不满,即便其他地方再美,但终究抵不过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