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国庆假期,我与父母和一众朋友跨越1000多公里,从陕西到山东,开启了一场怡悦心灵的自驾旅行。那年,我18岁。

  说是自驾旅行,其实我们并没有车,蹭坐在别人车上,摇摇晃晃驶向山东,驶向烟台。因为晕车的缘故,在别人的车上我不敢发作,只能衣服蒙头,昏昏睡了一路,所以一路的风景,我都没能看到。

  夜宿河南,后转山东,在10多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烟台。这里与西安并无不同,一样的混凝土建筑,一样的田间小路,只是偶尔看到几户人家,院子里挂着耷拉的渔网,我方才觉得,这儿已经离家十分遥远了。

  在烟台的日子,平静、真实,滋味非常。

  刚刚在一户渔家落榻,我着急地想在湿润的空气中嗅到大海的腥味,最终,也只在做饭清理海鲜时,才满足了我莫名其妙的灵感。

  那时的我并不全认得桌上的美味。在北方,在我的家,海鲜是一个奢侈的词语,奢侈到光是用嘴说出来,都不够懂事。也因此,我一直坚信故事里说“海螺里有海的声音”是骗孩子的把戏,就像“不听话会被怪物吃掉”一样,充满浪漫和奇幻色彩。可是当我真的在吃完螺肉的海螺壳里听到“呜——呜”的声音时,才更觉不可思议,非常感动。

  在一个还算晴朗的清晨,空气湿润,风凉凉的,我们坐船前往长岛,这时,我才真正看到海。翻看那时的文字,我在手机里写着“一望无际”,青涩、简单、俗套,可又准确到无可替换。船驶过,把太阳落在身后,在蓝色的海里翻起白沫,船被海鸥追赶着、围拥着,从游客手中抢食。我也想举起面包,等一只海鸥降落,又怕被啄伤手指,便放弃了。所以这漫天的海鸟,清凉的海风,和逐渐远去的渡口,定格成了一幅画,我暂做了一次赏画的人。

  身后是海沫翻滚留下的白色痕迹,眼前是星星点点的白色帆影,在一片蔚蓝的世界中,白色,成为了坐标,将我们引向长岛。在我狭窄的智慧里,固执地认为每座城市、景区都大同小异。喧嚷的人群、同质化的商铺,裹挟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人造的意味。

  可是,月牙湾不一样,月牙湾是会呼吸的,在潮涨潮落间,平稳、柔软,像人那样享受、活着。这是片不同寻常的海滩,高崖围挡成月牙状的海岸线,彩色圆石光滑细腻,装点着浅色海滩。沿着月牙湾走啊,走啊,也走出了一条月亮样的脚印,竟有些恍惚,月亮越弯,越放空,短暂的空白后又觉得欢喜,认为自己也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天色渐晚,我们在长岛的夜色里散步,隔着黑色的海,能看到对岸灯火通明的城市鳞次栉比,于是,我离人群又远了一分。

  在一处海岸附近住下,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海浪拍击石台的声音,哗啦哗啦,和雨点坠落的感觉很不一样。不久,雨真的来了,海浪从柔和的哼唱变成急促的撞击,混合着雨水磅礴的气势,真有“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之感。我们为明日的行程发愁,愁着愁着,却也沉沉睡去,怎料一夜激荡,第二日竟无风无雨。

  踏上大黑山岛龙爪山,才是真正震撼的所在,这里不仅海更蓝些,山也更陡些。近乎垂直的山崖侧面,修了一条仅够一人通行的弯弯曲曲的栈道,是势必与这片山海融为一体了。

  临海绝壁的气派,大得有些吓人,一不小心,就会磕到头。我们穿行在险峻的峭壁边,看着大海生出层层叠叠的海浪。阳光洒落,披上金色的纱衣,遥遥看去,海那么高,山也那么高,只有我们小小的,既摆脱不了海的封锁,又逃离不了山的围堵,只能将自己完全交给深蓝。

  龙爪山庄严、沉重,又藏着奇妙的惊喜。跟着人群踏入一处幽暗的海蚀洞,黑暗笼罩全身,隔绝了外面的颜色、温度,但仍有海浪声缓缓流淌。直到面前出现了一道裂缝,像被人硬生生撕开那样,呈现出奇特的橄榄形轮廓。外界的光景忽然涌入,于是才发觉,先前的黑暗尽是伏笔,此时的惊喜更令人震撼。在光与暗的交织下,海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割线,洞里的海,是痛苦的黑色,洞外的海,是自由的蓝色。但我知道,沿着这条栈道继续走,总能走出逼仄的洞穴,走向广阔的天地。出洞后才知道这里是聚仙洞,与八仙的传说有关。

  后来,我们还去了很多地方,比如蓬莱仙境。从大门进入,水池里的机器造出氤氲的雾气,如临仙境,而后的景观便真如世外桃源般,如梦如幻。岸边的垂柳随风招摇,勾勒出一栋栋精美的琼楼,被修建在水面之上,是从没见过的手笔,只可惜我们不够仙风道骨,与这用心设计的精美隔着些距离。

  在烟台,完成了我对海的执念。可如今,我对烟台的记忆已经逐渐模糊,只能靠那时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文字,来寻找当年的痕迹。

  那时的我,拍下的照片不明就里,有初次借住的渔家孩子的画,有因曝光而黑压压的建筑,有停满渔船的浅滩和一只狗,有父亲架着孩子的背影……18岁的我固执地相信这是艺术,就像我那时的文字,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不敢剖开自己的生活,也不相信文字的真诚,只一味追求虚无的华美。

  我就这样看着这些照片和文字,仿佛回到了18岁的光景,想象自己还在那片大海之上,还在那片深蓝里,随着小船摇啊摇啊,摇到了很远的地方,摇到了灵魂可以安息的地方,使我也变成了深蓝。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