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城市四面环山,热气在山所包围的一片小地方里不断流转着,出不去。这地方就像是一个被封闭起来的房间,夏天的时候,40摄氏度的高温是常有的事。人们总说,上天关上了你的门,就要给你留一扇窗。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或许上天给这座城市所留下的窗,便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江,而有江流过的地方就会带来一阵阵江风,也带来了些许凉意。
秋日将临,今年的暴雨如期而至,然而夏日末尾的风却仍裹挟着股股热浪,它似乎还眷恋着炎炎夏日,不愿将之送走。下班后,我带着一身疲惫离开压抑的饭店,本想直接回家,可脚下的步子却不自觉地将我送到了江边,燥热的风也被江水带来的几许凉意冲淡。在饭店里打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蒸笼似的厨房里兜兜转转,忙碌起来时汗水总将浑身弄得湿透,等到休息时间才得以吹电风扇或是空调,可是它们始终没有江风来得清凉,来得宁静。
夕阳将江水映得一片火红,火红中嵌着一缕缕青绿,那是不远处的青山。青山连绵不断,浪潮翻涌起落。坐在江畔边,时不时能见到几艘载货的船从眼前经过,对此我已经见惯不怪了,然而岸边捡石头的孩童们却指着它用力喊道:“是船!是船!”或许是童心未散,我竟也萌生出了去捡石头带回去的念头,然而双腿却如同被灌了铅一般,终是没能迈出这一步。
坐在江畔,眯起眼睛,听江风在耳畔起落。这风时紧时缓,时疾时徐,时而呼啸着吹乱发丝,时而低吟着拂过眉眼,时而如卷着幽幽芳香的和风,时而如裹挟着热浪的熏风,时而如吹散落叶的金风,时而如拂过寒梅的朔风。听着风声,仿佛到长安梨园走了一遭,听焦窗零雨之曲、晓苑莺声之调,时而似置身于旖旎森林中,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而仿若去到了忘川江畔、奈何桥口;时而又像是飞翔在银河之中、鹊桥之上。听着风声,渐觉尘嚣渐远,忘却了过去的痛苦,忘却了对未来的担忧,只立于这苍茫的天地之间。听一曲江风,就好比在寺庙中参禅悟道,但说是“悟道”似乎言重了些,总之萦绕在心头的那点烦闷被风吹散,随着奔腾的江水流向远方。
十七八岁的时候总是有许多说不清的愁,道不明的苦。每次一觉得烦闷了,就总爱往江边跑,坐在江畔边城楼上听风。比起“吹”风,我更喜用“听”字。江风亲切友好,每每往江边一坐,它便会在我耳边低语,告诉我一些只属于我们二人的秘密。江风像是个被派来给我指路的使者,而派它前来的人就是承载它的长江。长江就像一位通古晓今的老者,她见过王朝兴替,见过人世沧桑,见过荣华,见过幻灭,见过这世间的百态。我常想,为何她看惯了秋月春风,经历了如此之多,却依旧安卧在大地之上不息地流淌——许是她包容了一切荣辱悲欢。
我想起了杨慎的《临江仙》,奔流的长江是永恒的,而人的一生是如浪潮一般起伏且有限的,人终将会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温度。人们总是爱争是非对错,成功与失败,因此人们也总是走在怨怼别人和苛责自己的路上,可转念一想,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场空罢了,又有什么值得去恨的呢?大概是还未学会像长江一样有颗懂得“包容”的心吧。
回想起念小学的时候,炎炎夏日的傍晚,随父母一同去江边纳凉。那时我吹着江风,指着长江对面的青山,不停地问:“山的后面是什么?”父母总是回答:“山的后面是广阔的大海。”然而似水流年,一转眼就到了念高中的年纪。我的高中学校搬迁过一次,以前坐落在长江边、大桥下,搬后仍在长江边。刚上高中那会儿,学校边是没有桥的,等我念了高三,竟突然开始修起了桥。似乎长江在哪,学校就在哪,而学校在哪,桥就在哪。那时候,我时常靠在教学楼的栏杆上,听着不断从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望着远处滚滚的长江以及江后的青山。当站的楼层高了,我才明白,原来山的后面不是海——山的后面仍是山。“平无尽处是春山”的道理,我到了高中才明白。
高考过后,我被留在了这座城市,同学们都像被解了缆的归舟,顺着长江漂向了别处,而我的缆始终被系着,离不开,走不掉。我时常想自己是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只剩无限的孤独,无限的担忧,无限的痛苦……每当我眺望远处的叠巘青山,以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江水时,便会哀叹:为什么我才18岁。可当我凝眸于山的苍翠,水的微澜时,便会感叹:幸好我才18岁。水不止,山长青,而人终将会老去。我想,人生本就是起伏不定的,倘若不肯释然接受,便会一直徘徊,一直辗转,一直生恨,年华偷偷逝去也未可知。我很喜欢苏轼所写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是他在接受了人生的雨晴不定后所道出的感慨。
或许选择走哪条路,本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每条路上都有值得欣赏的风景,而选择不同的路所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的,就好比若是今日下班后我没有走到江边,看到的便是另一番风景了。然而无论选择了怎样的道路,生命都应如江水一般不息地流淌,方能避免变成一潭死水。因此我选择将自己融入江水平静地流淌,选择永远保有好奇心。
因此,无论这一生冗长或是短暂,我都永远年轻。
幸好,我从未穷途末路。幸好,我还能像江水般流淌,像青山般长青。
于是,我放下担子,放下不必要的思虑,走上前去,在昏暗闭塞的房间内打开了一扇窗。
走到江边,轻轻蹲下,将手伸入江水中,我也像旁边那群孩子一般,捡起了石头。水中的石头颜色不一,形态大小各异,带着被江水经年打磨的棱角。当一抹微凉在手中化开,愉悦的感觉也在心里荡开涟漪。我想挑一枚最合我心意的石头,带回去——带在我的路上。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