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临安区坐落着一个小镇,名叫清凉峰,距黄山70公里,有一座高耸的山——大明山,因景致与黄山相似,也被称为小黄山。乘车前往,看着路边的闹市逐步变为寂静的村庄,高楼渐渐变成田野,稻谷展现着诱人的金黄,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稻香,恍如梦幻。汽车在横溪桥停下,我沿着刚刚修好的路徒步前往住处,打算第二天一早开始我的登山之旅。
次日清晨,我被红嘴蓝鹊的叽喳声吵醒,躺在床上,默默地听着窗外纷杂的鸟语和稀疏的虫鸣,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没有汽笛的烦扰,没有人声的喧闹,一切都是自然之音。我打开窗户,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能够感受到空气中那份凉凉的水汽。窗外是山坡,横溪从山坡下欢快地流过,一路奔向远方。山坡上的草木略微发黄,可以看到上面的露水,薄薄的,像一层轻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完全隐去,依稀可见那弯刀般的一抹银白,像是在与朝阳做着最后的交接。
收拾好背包,轻轻将房门锁上,生怕打破了这自然的静谧,站在院子里,望着身后笼罩在云雾中的大明山,群山连绵,临近峰顶之处,露出灰白的陡壁,势如刀削,直插青冥。顺着溪流的指引,走过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村庄,告别朦朦胧胧的青绿竹林,十多分钟后便是景区大门。在车辆的颠簸中转过一道道山弯,待车停下,才发现眼前的密林中隐藏着一条步道,一路绵延向上,时隐时现。
阳光穿过密林,在地上投下一个个亮斑,微风四起,树影爬上台阶,像导游在为我领路。我轻快地踏上石阶,顺着它们的指示一路向前,身边是清澈见底的玉龙溪,水中游鱼嬉逐,在石底躲躲藏藏,时隐时现。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块巨石横卧在玉龙溪之中,旁边有三个红色的字——“朱眠石”,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当年谋虑天下时常躺卧的地方。巨石下是一个水潭,水流从巨石旁冲击直下,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伸手轻触,指尖上滑过一丝清凉。透过树丛仰望山顶,显得那样遥不可及。继续向上,水声渐大,一条飞瀑从天而降,水流奔入山下的密林。依瀑而建的是踏浪天梯,九折蜿蜒,每行进一步,都如同踏浪直上。天梯旁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或弯或直的枝干交叠,像是恭敬的主人请来客前行。愈往上,石阶愈陡,衣衫已被汗水浸透,回望身后,阳光懒散地洒满山林,远处的山峰还在云雾中,显得是那么神秘,仿若仙境,好一幅美景。
复行数百石阶,天落银河,三潭三瀑,水出幽涧,形如白练挂壁,涧顶四字高悬:潜龙隐德。
观景台侧,忽有盆地一现,沃野千亩,苇草丛生。登岗而望,七峰之外,更有绵延群山,共卫此岗。返至桥头,缓步悬空栈道,手抚石壁,识开凿之不易,俯瞰幽谷,知修建之艰辛。
从悬空栈道绕至山侧,视野渐渐开阔,山的那边还是高山,转过一个山弯后,前方有一座分离开的山峰,栈道从两山中间穿过,从旁边的介绍得知,这是御笔峰,是采矿形成的。栈道的尽头是驾云台,站在上面,颇有君临天下的意韵,这里就是在山下看到的陡峭岩壁的上端。
栈道在此处停止,但是路并没有走完,身后是万米岩洞,这是当年采矿工人开采山中的钨铍矿留下的,内部四通八达。刚一走到洞口,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对于热得汗流浃背的我来说,这是一种享受。洞内黯淡,不时有水滴滴落,穿梭其中,脚踏石渣,发出“嚓嚓”声响。岩洞中间投下来一缕亮光,这就是当时矿脉的发现地,开采后形成了这道奇观——一线天,洞顶透下的光被称作“神来之光”。岩洞中的石壁坚硬陡峭,这都是采矿工人一点一点开凿出来的,没有现代化设备,难度可想而知。
出了“别有洞天”,对面就是峰丛——莲花九峰,细细数来,果真是九座高低不一的山峰,石柱、尖峰、穹峰有序排列着,底座相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赞叹不已。
下山的路上,在一个不起眼的岔道,隐藏着另一个景点——一夫关,这里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虽然还未对外开放,但从简介中得知,这里曾是进山的唯一道路。
回到住处已是下午,看着夕阳带走最后一丝光辉,四周渐渐陷入了黑暗。弯月从对面的山峰侧面闪现而出,伴着满天的星辰,将轻柔的光芒洒向大地。
一天的行程让我疲惫不堪,轻轻躺下,窗帘的缝处漏下一点点月光,正好洒落在床边上,我伸出手去,轻轻将它们捧在手心。
眼睛不由得合上了,轻轻翻了一个身,我在美梦中前行,继续探寻自然的秘境。
责任编辑:龚蓉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刘铴(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