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绚丽铺展在古老的尘土上,沉淀下时代的芬芳。窑洞底下,那坚定不移的守护,在我心中,闪烁成金色的热爱与执着。
少年,可曾记得当年青涩模样?“奶奶,别伤心,爹爹说我很快长大,我长大了念书挣钱,挣许多的钱给奶奶。”这便是少年时代的常书鸿,他生于1940年“惊蛰”时分,奶奶为他取名“灵官”,从此,他似懂非懂地记住了:世上原来有保佑人的“菩萨”。
后来,在法国已小有名声的“灵官”,因一次在巴黎与《敦煌石窟图录》的邂逅,便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回到了当时被流放的人居住的苦寒之地——大西北。
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漫漫黄土——干、松、枯燥!以及那简陋的屋中摆着的一张又冷又硬的土炕,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为中学生,一生的路对我们来说的确如初开的花朵一样鲜艳而漫长,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未知。人们忙着标新立异却又浅尝辄止,在这个被碎片化信息裹挟的时代,或许只有浮华的灯光、掌声和欢呼,才能合上时代的节拍。
但常书鸿却不是这样。没电?点起油灯;没人力?亲自上阵;没资源?钱一点一点掰着花。与此同时还要面临着“呵,修墙工有什么用”的奚落,甚至是妻子的离开。但他从未放弃那份执着的坚守。
“善良勤朴的敦煌老百姓为千佛洞献出了一颗颗金子般的心,铸成黄金带。”此后,敦煌终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披着千年之前的色彩,在那土墙上依旧美好。那一尊尊佛像有着一个特别的称号:“面壁者”,他们的颈、肩因长期昂头思考而变得有些畸形,但脸上却充满了平和与安详。就这样,千年地凝视着。
满纸的绚丽挤满我的眼,在这儿我又看到了那些细心描摹着壁画的身影,他们也是“面壁者”!对于神秘文化的敬畏,对于祖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他们赋予了自己神圣的意义与坚定的使命——此生只为守敦煌!就像常书鸿先生自己常提起的:“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有这样坚定的信念,那盏小小的煤油灯,那因长期临摹而受伤的颈椎,于他们,也称不上是什么苦难了。
一位青涩的少年,在壁画前,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他的成长与伟大。现在的他绝不仅仅只是追求功名利禄,原来那个小小的“灵官”,被保佑着的“灵官”,已然与佛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他们的守护神!太过色彩斑斓的东西往往经不住时间的沉淀,沉稳的坚守才是真正的财富。
坚守,这个目标简单而纯粹,却也十分坚定而执着。正如敦煌的文化史是那样灿烂辉煌:492个洞窟、2000座彩雕、45000平方米的壁画……却在守护者的身上刻下了极为简朴的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一方小桌,一个磨得已经见白的黑色公文包,映衬着他们至纯至朴的品质。他们对民族文化强烈的尊重、保护的善举,给后代带来了无限的财富,令我深深震撼。
当金色的灯光洒在那一幅幅千年壁画上时,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的青年!我为中国有着如此绚烂美丽的文化瑰宝而骄傲!更为有这样一位位呕心沥血的守护神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也会努力着赶上前辈们的脚步,让敦煌成为永恒,让敦煌精神脉脉相传。
责任编辑:杨月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801班 周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