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打动我的,不止是叶文玲那带着吴语中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的文字,还有常书鸿这位敦煌守护者的艺术人生。
与其他传记不同,阅读《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后我总感觉有一种宿命的意味。叶文玲先生笔下的常书鸿仿佛生来便流淌着“敦煌”的血液。在他的前半生里,不论是“惊蛰”的出身,信佛的祖母,爱画的三叔,还是法国的求学以及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这些都在冥冥之中牵引着他奔赴敦煌、扎根敦煌。常书鸿先生虽遭受了战火的纷扰、家庭的离散和无端的迫害,但他依旧心向光明、魂系敦煌。因为敦煌便是他的“佛”,是他的信仰,是他的救赎。千年轮回之后,相信常书鸿将还是敦煌的常书鸿,而敦煌则还是常书鸿守候的敦煌。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并非叶文玲首次书写常书鸿,早在2001年和2007年,她就先后出版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传》和《大鸿飞天:常书鸿传》。《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较前两本书而言,书中描述大体的事迹虽不曾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叶文玲笔触的愈加沉稳,常书鸿的形象在读者眼中却有不同感觉:从一个守护敦煌的“大鸿”成为了“此生只为守敦煌”的匠人,这一形象的变化,无疑拉近了读者与常书鸿先生的距离,让读者产生共鸣。正如结尾叶文玲所写:但愿没有一个人看了此书后,会对常书鸿无动于衷。她希望人们能不忘常书鸿,不忘常书鸿精神。常书鸿也借叶文玲的笔,写下了他们对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希冀——勿忘民族的自尊和艺术。
当年颓圮的莫高窟,几经修复,已有几分当年盛况。而那黄沙中的灵魂,尽管已历经千年,依旧守护那片戈壁。读完本书已是晚上,我心里一片恬静。走出寝室,眺望夜空,我仿佛看到在漫漫的戈壁上,汩汩的宕泉边,一个人影伫立着,痴痴地望着敦煌莫高窟上长出的、正随风摇曳的嫩黄色的芽儿;我仿佛听到微风里传来的莫高窟悠远的风铃声,那风铃声里伴着深沉的呢喃:莫高窟上开满鲜花了?莫高窟上开满鲜花了!
责任编辑:杨月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杨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