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还记得吗(散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 邓学义(21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4月27日   12 版)

    宋宝颖/制图

    2019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筑梦队前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镇聂村小学进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大半个月的志愿活动,给我留下最难忘的回忆,那段日子,我过得很充实。——题记

    还记得7月12日,那是个特别的日子。筑梦大队全员集结,启程聂村。还记得火车站那漫漫长夜的等候,席地而坐,相互依偎。那时候大家还不是很熟,话语中带着几分客气,行为举止带着几分羞涩。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聊学习,聊经历,聊人生。那晚,月亮和星星“悄咪咪”地看着我们,陪着我们,渐渐的,冰融了。

    还记得那天,我们初到聂村,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整理物资。扫把和地面摩擦发出的唰唰声;清水和土地相撞的哗啦声;双脚和地面相迎的哒哒声……虽不悦耳,却很有力,这是劳动的声音,汗水诠释着我们的内心。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第一次开总结会议,你一言我一语,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队伍的前行道路排忧解难。

    还记得每天早上的自然醒,当阳光照在脸上,便迷糊地睁开双眼。辛苦早起的小伙伴,公鸡打鸣东方暨白之时,便为我们准备吃食。早餐很简单,包点或者暖粥,但我们吃得很满足。吃过早餐,开始迎接一天的工作。

    还记得那天墙绘,我们头戴草帽,手握笔刷,在墙壁上尽情挥毫。流金铄石下的我们汗流浃背,皮肤被晒得黝黑,希冀下乡结束后还能让它白回来。作画时间很长,当然少不了唠嗑的份儿聊着最近发生的趣事,聊着我们的糗事,笑声不绝于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那群踏上归途的艺术家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一滴不知是谁的汗水滑落下颚,滴到了地上,它依稀能瞧见艺术家们衣裤上五颜六色的斑点,还有那绚丽多彩沾满颜料的双手。汗滴选择留在了这里,看着墙上惟妙惟肖的作品,以及渐行渐远的他们……

    还记得那天上课,我迈进了教室,看到一双双明亮的双眸,还有那充满阳光的笑容,心中过去的阴霾一扫而空。他们很好学,很聪明,也很调皮,让人又爱又恨。课堂上有认真听课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当然也会有目光迷离神游天外的迷茫者,也会有调皮捣蛋我行我素的小坏蛋。给他们上课,仿佛让我回到曾经的课堂,忆起曾经的伙伴,想起了我的童年。下课的哨声宛如天籁,孩子们跑到操场上,开始了他们的课间玩乐。我是一名旁观者,看他们跑,看他们跳,也看他们笑。回不去那曾经,那回忆,那片土地,那群小孩,那个我。

    还记得那场运动会。阳光曝晒的开幕式,紧张快乐的跳圈接力,歇斯底里的拔河,黑云压城的颁奖仪式,还有倾盆大雨那别致的落幕。孩子们的加油呼喊声,胜利后的欢笑声,失败后的叹息声,就是这运动会最大的收获。给他们多一份开心的回忆,就多一份我们存在的印记。

    还记得那无忧无虑的母鸡,恬静地在树下啄食;还记得那逍遥快活的牛,漫步大道时留下那坨芬芳;还记得那臭名远播的蚂蚁,不经意间吻你一下留个纪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烧火劈柴,树下纳凉,酸甜苦辣咸,向往的生活,有你们,很惬意。

    还记得那晚的演出,好不热闹,熙熙攘攘,欢声震天。不同小组各司其职,从筹备布场到善后收尾,整个过程顺利有序地进行,我们把下乡的成果展现给了大家。有孩子们的作品,手工的,绘画的,书法的,写作的,陈列在人们面前,很难相信这是孩子们亲手完成的作品。家长们边看边问自己的孩子哪个是你的,检验着学习成果,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述说着内心的喜悦。舞台上,歌唱、舞蹈、武术,向人们展现着我们支教的风采。台下的每一片掌声,是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还记得那次家访,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拖着沉重的躯体回来,心,没了。那晚月亮躲了起来,星星也不闪了,沉闷的空气操控着迷茫的内心,呆滞的双眼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失魂落魄行尸走肉,也许就是当时我们内心状态最真实的写照。我们习惯了都市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锦衣玉食,习惯了幸福。当我们脚踏实地下到基层,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蓦然惊醒——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人,度日维艰。

    还记得那次慰问,我们带着生活用品探访村民。他们那布满皱纹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映在我们的脑海,挥之不去。接过我们手中的大米时,不知说了多少句的谢谢;送我们离开时,不知说了多少句再见;当我们转身时,不知眼角多了几滴浊泪。

    还记得那次聚餐,我们围在烤架旁,眼馋地望着七八分熟的烤肉;我们坐在餐桌旁,唠着数不尽的嗑;我们聚在音箱旁,跟着音乐摇晃律动;我们在那棵大树下,许着不切实际的诺言……夜深了 有几个吃多了捧着肚子回了宿舍,麦霸们拿着话筒继续唱着歌,也有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这一刻,美如画,似永恒。

    还记得聂村的夜晚,天上闪着若隐若现的星芒,树林里传出窸窸簌簌的虫鸣声,墙上的壁虎发出悠长的咯咯啼叫,温柔的夜风拂过校园,皎白的月光倾洒窗台,映着熟睡的我们。纵是黑暗也不能掩盖那脸上甜蜜的笑容,梦中的我们期待着明天充实的生活。那里的夜晚,月明星稀,恬静优雅。

    还记得7月29日,那也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开始离开,离开生活了半个月的聂村。食堂门口的等候,是那么的煎熬,多希望时间能再慢点,让我们再看一眼这满载回忆的小学。当关上车门驶向远方,回首遥望,记忆涌上心头——那是墙绘组拿着画笔刷着墙;支教组扯着嗓子管纪律;宣传组修着图片做着推文;后勤组架着锅烧着火;孩子们抬着头问问题;还有聂村小学的教室,宿舍,食堂,甚至是一草一木……我们渐行渐远,也许这一别,就是永远。

    聂村小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多愁善感的我们,送走了扰它清净的我们,送走了本就不属于那里的我们。它,依旧在那,不喜不悲。

    多年以后……

    还记得吗?曾经一起下过乡的我们。

    还记得吗?锦瑟年华的我们……

    特邀编辑:董学仁

还记得吗(散文)
有一种脚步声叫大善(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