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道路上。这是一趟没有火锅的重庆之旅,却成了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8月,因为一群人,我爱上了一个村。
我对石笋山村的第一印象,是在颠簸的破旧中巴车上。我死死抠住前方的椅背,感觉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弯,自己也漂移了无数次。倒也不担心我会被甩出去,因为狭小到窘迫的车厢里塞满了人,不留一丝空隙。有背着竹筐的老奶奶,她的竹筐里时不时探出个扎着羊角辫的小脑袋,四处张望着;也有拖着大包小包的中年人,定定地看着车窗外飞驰的景象,神色复杂……挨挨挤挤的人潮不断在起伏,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但都不是我们。依稀记得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待车厢几乎空了,斜挎着黑色背包的老大妈才操着一口难辨的方言喊道:“柏林站到咯!”终于,我也该下车了。
那一天,初来乍到的我拖着巨大行李箱,吃力地走在陌生的小镇里,四周低矮的房屋让我有些无所适从。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这短短15天会为我带来什么……走进深山,叩开门扉,亲眼去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点不太一样,甚至能颠覆你的认知,在你的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它有着无法掩盖的阴暗面,令人不安、令人战栗,但更多的是——光明。也许微弱,但光明永远不会被黑暗吞噬,因为啊,一直有那么一群人,在前赴后继地托举着光明的火炬,即使陷进了污泥,也依旧稳稳地向前走着,一步一步又一步,就这么走向我们所期许的未来!
“你的小妹妹今天怎么没来呀?”
“妹妹的鞋走到半路就坏了,她自己走回去了。”
小小的孩童,还不及我腰的高度,孱弱的脚丫趿拉着大一半的拖鞋,永远怯怯地躲在姐姐的身后。一年级的小姑娘,本是该坐在爸爸脖子上无法无天的年纪,可她却要顶着盛夏8月的烈日,独自一人向山里走去……我们队长用午休时间跑遍了镇上的小店,好不容易才为小妹妹找到了一双能穿的凉鞋。第二天,小妹妹高高兴兴地穿着新鞋来上学啦!
这不是个例。也许在课堂里,有些孩子活泼外向到有点皮,让人不禁联想,他肯定是家里娇生惯养的小霸王,父母溺爱着长大的,其实不然,每个粲然笑容的背后是无法言说的不安与难过。
“这个孩子会晚几天来上课,他爸爸前几天刚刚车祸去世。”在我们或愕然或难过的情绪下,石笋山村妇女主任曹女士的语气太过于平淡了,平淡到让我突然有点愤怒。但是随着曹女士的继续讲述,我突然陷入了深深的羞愧。因为我明白了,那不是无动于衷的冷漠,而是过尽千帆的无言,不是不动容,只是深埋心底。
整整75个孩子,不用看任何笔记,你讲一个名字,她就能立马如数家珍地告诉你,那个孩子的详细情况,絮絮叨叨地讲了很多、很多。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孩子们的亲人都没有离开,他们只是把他们最爱的孩子托付给了这个大爱的世界,而这个有爱的世界一定会将这份沉甸甸的爱延续下去,一定!
曹女士有着极为严重的肾病,明明被医生叮嘱应该好生休养的她,却固执地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炎炎烈日里,戴着一顶半旧的草帽,日日穿梭在深山里,家家户户的情况都铭记于心,丝毫不漏。老舍说:“有一种脚步声叫大善。”她脚步不停,就这么坚定地走在乡间,走进深山,走到每家每户,一个个清晰的脚印就这么留在她的路上,那是大爱无疆的印记!
石笋山村里还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他们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十年如一日,播撒着希望与爱。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在重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爱在无声流淌,石笋山村也随之永远留在了我19岁的8月,那么美好,让我想再次相遇……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 鲁慧旎(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