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跟着《红楼梦》学写作

双关的多向表现力(一)

王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15日   06 版)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或短句的同音、象形、多义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双关在文学创作中常常用来提示、铺垫情节。恰当地运用双关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深沉多意、饶有风趣、耐人寻味。同时,也可以让一些特殊语境活跃起来,直接表达作者爱憎、悲悯的情怀。信手拈来、看似随意的双关艺术,可以增强作品的质感和内涵。

    双关语言有着多向表现力。品味《红楼梦》,无论是主题思想表达,还是故事情节、人物姓名、人物对话等,都暗含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手法,让小说从头至尾笼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形成一种永远的吸引力,一种无法言表的凝重之美。

一、谐音双关,隐语表达人物命运推进故事发展

    利用字词的同音、音近的条件,有意让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称之为“谐音双关”。谐音法是“草蛇灰线”技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谐音能起到隐语作用,一个谐音字除本身所含的意义外,还兼含另外的意义。注此写彼,手挥目送,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故事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谐音双关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含蓄性和幽默感,隐语表达人物命运,推进故事延伸发展。

    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音形皆同,即字词的音形一致,而表达的意思不同。具体地说,就是所用的字词与引申字词读音相同,形体也相同。其实就是同一个字、词或短句。

    《红楼梦》中,诗词、人物对话中谐音双关很多。音形、意义双关的使用,体现了曹雪芹匠心独具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三十七回,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玉无痕,指玉没有瘢痕。而黛玉、宝玉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此处双关意义,是以人拟“痕”,指二人的泪痕。

    再如第四十五回,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耿耿,指灯光朦胧微明的样子。此处双关义,是指黛玉的心神不宁。

    第三十回,凤姐见宝玉、黛玉、宝钗之间语含讥讽,火药味很浓,便问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未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此处“辣”的双关语,即生姜的“辣”和语言的“辣”。

    第七十五回,贾府夜宴击鼓传花。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答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特邀编辑:董学仁

写作是工作,还是生活
双关的多向表现力(一)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