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搓绳里的温馨(随笔)

蒋叶红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08日   13 版)

    厨房里需要一根绳,用来晾笼布。找来找去没有如意的。老家刚好有尼龙草,母亲说,我给你搓一根吧。

    记忆中的搓绳还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尼龙草正流行,女孩子用它做头绳,大人用它捆绑东西,把几股合起来搓成一股绳,结实耐用又好看。母亲常把花花绿绿的尼绒草接得长长的,然后穿在门鼻上,站得远远的,两头比齐。

    如果身边有闲人,各自牵住一头一起搓,如果没人帮忙,母亲便自食其力,一头用嘴咬住,一头挣紧放在两手中间上下反复揉,揉可是有技巧的,右手使劲朝左手上方揉是正向揉,反之,是反向揉,正反向揉不重要,关键得朝一个方向揉,直至揉好,不然,事半功倍。

    母亲两手揉搓得飞快,不一会一头便揉搓好了,便换另一头。搓好后,两股合到一起,再搓。中间不能方向相反,不能一头正搓,一头反搓,那样,是糅合不到一起的,即便能合到一起,也是松松拉拉十分难看。母亲搓好后,挽好一头,再将门鼻那关拽下挽好,一条细密结实美观的尼龙绳就成了。

    看母亲做的轻松,我也跃跃欲试,便学着母亲的样子把绳子放在手心里搓起来,绳子便向一个方向旋转着,挺好玩。一不留神,手一滑,绳子从手中脱落,“扑棱棱”的便散开了。母亲便耐心地教,熟能生巧,后来,我也能搓出一条像模像样的绳子。

    母亲现在老了,但依然耳聪目明,她利索的结好尼绒草,我们一人一头,开始搓起来,绳子太长,力度总达不到中间,也搓不到一起,母亲说,你方向反了,正着搓,挣紧,慢慢来,一会就能成。我换了方向,果然搓到一起了,久违的感觉又来了。看着差不多了,母亲喊在看电视的父亲,勾住中间往一起搓。

    戴着花镜的父亲很快出来了,勾住中间,我和母亲一人一头比齐,接着搓,开始搓的慢,绳子总想从手中滑落,慢慢地悠着劲,搓的越来越快,看着长长的绳子在自己手中翻转,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再看看年迈却依然身体康健的父母,幸福感油然而生。

    眼看搓得差不多了,父亲便把两股绳子往一起捻,这可是个技术活,捻不好可是乱七八糟的,父亲一边捻,一边让我们继续搓,扭到一起了,再慢慢拨开,继续捻,父亲捻的越来越长,为防止缠成麻花,母亲便去父亲身后帮忙,拽住父亲捻过的绳子。不一会,大功告成,两头挽好后,父亲拿出打火机,把边毛烧掉,光滑圆润红白相间的绳子应运而生。回家往厨房一系,既美观又好看。

    有时生活还是琐碎一点慢一点好,如果在市场买来一条绳子系上,是感受不到这种温馨幸福的。想起了名人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责任编辑:谢宛霏

老猫(随笔)
曾祖母的身影(随笔)
搓绳里的温馨(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