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心里的童话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龙向梅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15日   01 版)

    龙向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儿童文学和诗歌创作为主。出版有《寻找蓝色风》《生气的小茉莉》《第57页的秘密》《鞋尖朝外》等作品,曾获2016“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特等奖、2019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入选中宣部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出版物等。

——————————

    写完《住在屋顶上的小人》最后一句话,我就那样呆呆地坐在书桌前,心里充满了忧伤,仿佛看到一只猫头鹰驮着屋顶小人一家朝着天空飞去,消失在紫色的晨光中。我知道它们永远不会再回来,就像童年的时光,像远去的村庄,那些青瓦的屋顶。

    很多时候,童话比我们想象的更蕴含情感,它像河水一样缓缓流淌,波澜不惊,却漫过我们所有的成长和记忆。这个故事,是我对故乡,对我的童年,对我青瓦的屋顶,以及屋顶上那些月光和瓦楞上的青草的怀念。内心里有着无限的美,也有着无限的眷恋。

    我出生在湖南中部一个叫湄江的小镇,不满周岁就离开了故乡,因为父亲是水电建设者——一个四海为家的职业。我们一家不断地迁徙,就像屋顶小人一家一样。我在湘西酉水河畔长大,八岁那年才重返家乡。那一年对我的成长和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我经历和感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对骤然而至的一切充满新奇和疑问,并和大地、泥土、民俗、乡情有了亲密接触。也许,村庄是最容易诞生童话的地方,因为它有广阔的原野,有古朴的风俗、神鬼故事、妖怪传说和各种神秘物事,而那些半明半暗的空间和古旧的器物又最易滋长想象。在乡村度过的那一年,让我的整个童年变得饱满而丰盈。

    湖南中部的老式民居,是那种高大的土砖建筑。青瓦的屋顶、高大的堂屋、四方规整的厢房、装满杂物的低矮阁楼、黑森森的地窖、终日不熄的地炉、老式雕花家具……我们家族三世同堂,人丁兴旺。过年时,家家户户打豆腐,炸豆腐,煮米酒,酿甜酒,炊烟袅袅。特别是酿甜酒,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事,每年春节,母亲都会用糯米饭酿上一大缸甜酒,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食物。那种甜蜜的酒香,热腾腾的节日气息,让人迷恋和欢喜。

    我从小怕黑,所有不能亮堂堂呈现的东西都会让我滋生无数的恐惧和想象。那些昏暗的阁楼、地窖、排柜、厢房、洞穴都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精灵和鬼怪在我的想象中无处不在。《住在屋顶上的小人》也正是那时对未知空间的想象。我对瓦片有着特殊的情感,喜欢它的质感、色泽、温度,以及它给人的那种古朴而天然的气息。我常常望着高高的屋檐遐想,那个我目光不能及的地方,被月光一次次拥抱的地方,寂静而冰凉的青瓦之上,会有什么呢?青瓦屋顶上住着豆芽一样的小人——这个也许来源于乡下的传说,也许来源于我纯粹的想象。

    与这屋顶有关的,还有捡瓦匠,在我看来,那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职业。每当捡瓦匠爬上高高的木梯时,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工作,充满了好奇。直到青瓦被成片地翻起、堆砌,天光透过屋顶椽子间的空当照入房间的地板,我突然担心起来,如果屋顶上真的住着小人怎么办?他们的房子会不会被掀起,他们躲在哪里?而后来我想到的是,当青瓦在乡村逐渐消失的时候,他们也会消失吗?他们去了哪里?那些梦幻一样的小人儿,他们一定会追随猫头鹰的脚步,在晨光中离开他们曾经生活的家乡。就像我,也一次次在晨光中离开我的家乡,一次次走向远方。

    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守护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从中得到,又不断失去,而青瓦之上必定有我们看不到的小人儿,他们是精灵一样的存在,守护着我们的童年。也许唯有那样深地感受过,那样认真地生活过,才会触动自己的内心,所有的感觉也都变得如此鲜活,并让我在书写过程中轻易地完成自我表述。创作这个故事,我是满含深情和诗意的。这些来源于童年的东西,最容易让人充满爱,就好像用核桃雕刻小人一般,每一笔都细微、轻柔,像打磨一个人间的宝物。而这所有的一切,正如文中写的:在天空之下,青瓦之上/ 有我们美丽的家园/ 在月光之下,轻风之上/ 有我们深爱的世界。

    责任编辑:只恒文

逆流而上的治愈
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奔跑的“马拉松”强者
妞妞像那朵小雪花,把我们带入到浪漫的冰雪世界中
把一个片段变成一篇作品
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1440天,我背了11本国学经典
把志愿服务的种子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看不见的地方(小说)
雨化成人(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