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5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蕨菜在野(散文)

广东深圳市公安局石井派出所 邹贤中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5月03日   15 版)

    少年时代的湘南农村是贫穷的,人均土地太少,导致收成也少。熬过了朔风凛冽的寒冬,度过了春寒料峭的早春。仓库里少得可怜的谷子接近告罄,而新的秧苗还没种下去,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看着日渐枯瘦的谷堆,当家人的脸上泛起愁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早春过后,暖春就来了,大地换上了碧绿的装束。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似乎一夜之间,一棵一棵外观呈棕褐色的蕨菜破土而出。雨后初晴,碧绿的春色与金色的阳光一同铺满人间。看到山野的蕨菜,人们紧锁的额头舒展了,这是大家的口粮哩。此时的人们,背着篓子,带着刀具就奔向了山间。

    蕨菜喜阴,它们大多分布在背阴的山沟里。在山坡上,蕨菜少之又少,偶尔见到的几棵蕨菜,都枯黄着,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农村少闲月,就是没有成年的孩子,也需要为家里分担农活,被称为“半劳力”。为了赶时间,凌晨五点多,我和哥哥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背上背篓和镰刀就往山上进发。蕨菜一年采摘一季,距离上一次采摘又过去一年了,我们兴奋地一路小跑着。山路两旁有萋萋的芳草地,夜间降落的露水在叶片上晶莹剔透着滚动,足迹所至,清凉的露水打湿脚踝,甚是清爽。

    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蕨菜的分布已经了然于胸,当我和哥哥抵达到一处山沟时,一片密集的蕨菜映入眼帘。我们连忙开始劳作,眼前蕨菜都被我们收入背篓中。在放置时,我们做了分拣,细嫩可食的蕨菜放入一个背篓,做菜吃;有些老去的蕨菜则放入另一个背篓,加工成猪食。我凝视着刚刚采摘下的蕨菜,只见脆嫩脆嫩的一揸来长的淡绿色蕨菜秆茎上,没有叶子,表面附着一层轻柔的茸毛,宛如初生婴儿的手臂。在蕨菜的顶端,也就是它的头部,形成一个捏成拳头状的小手。多年采摘蕨菜,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分辨能力,我们就是要采摘这种捏成拳头样的蕨菜,如果拳头张开了,那便是彻底老去的蕨菜,只能让它们任其生长,成为来年的种子。

    采摘蕨菜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凭着经验和感觉,就知道在何处下手。在高昂的情绪下,我们兄弟很快采摘了两背篓蕨菜满载而归。回家的路上,太阳才刚刚探出了山头,一道道柔和的光投在大地之上。

    到了家中,需要对蕨菜进行再次分拣,摘去老掉的秆茎和无用的头部小拳头,还要分成人食和猪食两部分。分拣完毕,再进一步加工。烧一锅水,待到水沸腾起来,将洗干净了绒毛的蕨菜放入开水中,煮上两滚,再将蕨菜打捞出来放置在清水中养着。炒菜之前捞出来即可,不吃的时候,就一直放入水中,只需要每天换一次清水,就是三五天,煮熟了的蕨菜也不会变质。

    当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要将蕨菜放入水中,多年后才明白,在蕨菜的身上,有一种容易让人中毒的物质。放入水中,是为了祛除毒质。

    蕨菜有多种加工成食物的方法,而在湘南农村,最常见的是炒蕨菜。用大火将铁锅烧红后,倒入菜籽油,待油烧到红透,将控干了水分的蕨菜倒入锅中,轻微地翻动后,加盐再炒,出锅前,加入一些葱蒜等作料,一盘香喷喷的蕨菜就新鲜出炉了。

    其实,在青黄不接的年月。蕨菜不光是扮演着食物的角色,它们还是村民的摇钱树,是孩子们的聚宝盆。那个时候,经常有人到我们村庄收购山货,野菜、金银花、草药、菌菇、板栗等等。蕨菜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既可以将采摘的蕨菜到小镇的集市上零售,也可以卖给收购商,用蕨菜换来的钱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匹布、一双凉鞋、一只发卡或者是一支笔……事实上,这种挣钱也是辛苦的,需要面对在山野行走可能的滑倒、虫子叮咬、翻山越岭的艰辛。辛苦一天也挣不到几块钱,能够换取几支笔、几个本子或者几根冰棍,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已是万幸。对大人来说,这是从天而降的钱。对孩子来说,这种自力更生的成就感充盈在心间,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也在不经意间教会我们爱惜生活。

    离开湘南农村到深圳工作后,蕨菜离我越来越远。直到有一次,看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在“秘境篇”中看到了关于蕨菜的片段,节目让平常的蕨菜得到了世人的关注,开始大热。我想,现在还能去哪里吃蕨菜呢?直到有一天,我在外面的小摊上看到有小贩卖凉拌菜,其中就有蕨菜。我欣喜若狂地买了一些,到了家中,迫不及待地品尝,但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颇感遗憾。

    每到春天,我就会想起家乡的蕨菜。待到春来,想必在湘南农村,蕨菜又一次植满了山野。

    责任编辑:龚蓉梅

凤凰山,一直藏在心灵最深处(随笔)
蕨菜在野(散文)
请春风着色(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