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有情感态度,都有山河日月,都有冷暖人生。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总会记得给你力量的一个人、带给你感动的一个人、让你铭记在心的一个人,那些感动和温暖,从未远离。
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出品,《中国青年作家报》、求真娱乐联合承制的“中国人的故事·唱给你听”音乐项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首歌曲,邀请一位青年唱作人,讲述一段中国人的故事,将故事融入音乐,将楷模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本期,让我们听张信哲讲述医护人员和患者间的温暖故事。
因疫情而被隔离或调整生活节奏的日子里,那些想见的人、被搁置的事,显得更加珍贵。现在,疫情虽未完全消散,但人们心中关于家与梦的美好愿景依旧充满力量。还记得湖南痊愈新冠肺炎患者袁彩华吗?袁彩华的心愿是:“想再活20年,和老伴永远不分开。”当时,她和老伴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相继住进了ICU。老伴79岁,而她也75岁了。他们俩一个26床、一个29床,相隔一扇门却难以相见,只能拜托医护人员,用手机视频相互鼓励。老伴一直以为袁彩华住在普通隔离病房,可袁彩华没敢告诉老伴,自己被评定为危重型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袁彩华说:“我怕他受不了,就嘱咐医护人员一定帮我保密。所幸,我俩都痊愈了。这段时间,是我们结婚50年来分开最长的日子。有他的地方就是家,到这个年纪了,我就想着时间能过得再慢一点,再活个20年,能和老伴永远不分开。”
他们,是彼此的光芒,相互守候,相互支撑。
还记得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一病区主任李琦吗?当时,李琦作为国家督导组专家,刚刚从外地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督导任务回到医院,紧急加入医疗队奔赴武汉疫区。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开始收治确诊患者后,李琦是第一个进入病房的医疗队专家,在对收治的首批患者逐个查房的过程中,几次差点累到虚脱。当其他医生劝他先行撤出时,他只有一句回答:“我必须全面掌握情况,才好给后面的同事介绍清楚,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疫情期间,他在医院度过了55岁的生日。李琦说:“并肩作战的日子,大家像家人一样,给了我太多的感动。面对这场战斗,我一直坚信我们能赢。吹灭蜡烛,我许了两个愿:一愿,此次抗击新冠肺炎,我们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二愿,医疗队全队一个都不少地回去!”
医护人员们,在患者眼中是光芒般的存在,医治伤病更疗愈人心。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愿望和光芒的故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小家”与“大家”的辩证法,阐释着我们的民族绵延不绝、生命不息的秘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命运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命运,每一个小家庭的选择和坚持,构成了每个普通人守家为国的温暖图景。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疫情即将消散,但光芒的力量将永远温暖和感染着我们。
牟昊琨 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