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七月刚到,温热的风吹胀了绿意,小暑急急忙忙赶来赴约。一年中的暑气由此开头。而人们也开始在小暑寻觅清凉。在科技发达、生活便利的今天,想要寻得清凉,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度过暑热,觅得清凉呢?古诗词中就有丰富的记载。
“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给我们带来了冰凉的瓜果。它们就像是一场味觉的舞蹈盛宴,那冰凉中带着甜丝丝的口感,仿佛是仙女翩翩起舞的长纱拂过脸庞,那芬芳、那丝滑清凉,侵入皮肤、侵入喉咙、直抵心间。在夏日,你以为一口冰凉的瓜果可以消去暑意,但是一口暖热的清茶也能让人清凉如许。“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一撮幽绿的茶叶放进青绿的茶碗,茶汤青色带着微黄,让人一看就清爽,轻轻抿一口,香气怡人,像是把清凉敷在舌面,一身的烦躁消散殆尽。在有瓜有茶的小暑,人们尽情地被包围在味觉的清凉里。
说到夏日,又怎能没有荷花的身影。“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若是庭院开阔,便能栽一院清香,微风过处,像是下着微微的香雨,柔和中带着清新。若得一刻悠闲,便可学“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眉眼微闭,轻摇罗扇,风清气香更甚,直是人间一大享受。在这荷花的世界中,人们尽情地沉浸在这嗅觉的清凉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在小暑的夜晚,月色澄澈,照在房前屋后,夜深人静时,伴着悠悠的蛙声虫鸣,声浪此起彼伏,仿佛无风胜有风。然而说到消暑,古人最高境界大概是心静自然凉。“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抛却俗尘中的纷扰,眼前无物,耳边无声,一切归于安静。恍惚间,入了梦,梦中看见一位老者坐而论道,吟咏着“思无邪”,唱着先秦的风流雅韵,直觉心平气和,凉意阵阵。从有声到无声,人们尽情地憩在这听觉的清凉里。
古诗词中寻觅清凉的方式至纯至简,在躁动的人世间,我们也不妨回归本真,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当我们真正热爱夏天时,那些热气、烦躁都将被我们用质朴无华的心画出一抹清凉的色彩,得一种绿意幽深的幸福。
责任编辑:龚蓉梅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司法局 张欢(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