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朝花夕拾(随笔)

贵州财经大学学生 刘安国(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23日   07 版)

    最近一段日子里,每天都在等待着日落,等待着月升,等待着梦呓,看似规律的生活却是在杂乱的时光里流逝。清晨的麻雀在屋檐上唱响着恼人的歌声,黄鹂的彩翅轻扇,倒映着阳光的七彩,又或是微风拂过帘子,吹动了昨夜的晚安。

    前些日子的雨下得缠绵,路上积水成了潭,委实不是出门的好日子。人闲得发霉,想找些事儿晾晒一下成堆的时间,拿了支笔写了几个字,句不成句,段不成段,更别说写出一篇秋水般的文章了;文章本天成,写不出时便不能强求,读书倒是可以逼一逼自己,可书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永远停留在当时翻开的那一页;后来又想在雨声里小憩,闭上眼却看见了阳台上再次盛开的风雨花,金色的花蕊,淡粉色的花瓣,于风雨中摇曳,仿佛梦中忽见的情人,暗自欢喜。

    后来的天晴得迫切,西边的雨还在下着,东边的霞光就憧憬了整个世界。彼时被雨水浸湿了的衣襟在阳光下晒得滚烫,好在黄昏时吹来了一阵风,吹走了片刻的烦躁,吹来了迷蒙的回忆。或许更多的是无聊,无聊时静静地看着窗前的蜘蛛,把一根到线织到一张网;觉得乏了,起身翻翻房间里的东西,大大小小的箱子,装满了儿时的玩具,积木、卡片、弹珠……

    我是喜欢书的,看过的书舍不得丢,都一一放在箱子里,十多年过去,也存了厚厚的几箱子。很多年前,我是一个近乎狂热的科普迷,尤其喜欢《世界之最》《遗失的文明》《未解之谜》等系列的图书,它们不仅仅让我见识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还因为书上面有各种令人惊叹的配图:UFO、外星人、金字塔、玛雅遗迹、水晶头骨……图书,我更喜欢的是图。

    后来买的书多了,家里找不到可存放的地方。我多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不需要太大,能放下就好。我对母亲说我想要一个书架,可母亲买回来的却是一个书桌。心心所念,于是我就自己想办法,我用硬纸板做过,也用三合板做过,没用过几次,就散架了,后来在外面上学,不常在家,也就没太多执念了。

    房间里的书架是过年时安装的,然而这与我当初想要的书架已经过去十年之久了。书架安装好的那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把之前装在箱子里的书全部分类摆在了架子上。书架正对我的床头,看着一本本整齐的书,我如此欣慰,我终于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家了。

    上学时我是不喜欢鲁迅先生的,不为别的,只因为先生的文章学完之后要背,要考,况且是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在阅读上是有阻塞的。书架上唯一一本鲁迅先生的书是《朝花夕拾》,书是当年初中毕业考试考完时在县城里的书店买的,现在也有快十年的时间了。买来之后就一直被放在家里,我在外上学多长时间,书就被搁置了多长时间。读鲁迅先生的书,我想没人会说你是一个没品位的人吧。书被我拿着走了一路,多少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读鲁迅先生的书竟成了我“炫耀”的一种工具,我是满足的。可事实上,朝花从来没有被我拾起来过。我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已经是过了花季年华了,但也正值青年,而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恰好是记录他儿时到青年那一段岁月的记忆,然而花相似,人却是不同的。我们只是用着同样的年纪,尽着不同的人事。

    就好比鲁迅先生说:“一个人做到只剩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生活到了这一地步,偶尔也觉得无聊,而无聊的时间里都在回忆,至于该回忆些什么,谁也预料不到。

    责任编辑:龚蓉梅

朝花夕拾(随笔)
古诗中的夏花绚烂(随笔)
高原之上,月亮花开(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