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古诗中的夏花绚烂(随笔)

河海大学硕士生 仇士鹏(2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23日   07 版)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盛开着同样绚烂的夏花。微风随意地一摇,便有一股清香袭来,让阳光都变得微醺。

    我一直认为,荷花开了,夏天才算真正地来了。它是夏天的情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穿着青色的小圆裙,满脸可人的笑容,让王昌龄忍不住驻足欣赏,在摇曳的花苞上寻见少女娇俏的影子,直到一阵歌声传来,才猛地惊醒。若是他走进杨万里的笔下,见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说不得要坐上半天,曲终了人还不肯散。

    荷花的浪漫,是至死不渝的,即使翠减红衰了,也可“留得残荷听雨声”,黝黑的线条寥寥几笔,就能在“西风愁起绿波间”时,荡开诗人“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的悲苦。生死与枯荣的转换洗去了浪漫里的轻浮,会让它更加深沉。彼时,它不再关切简单的情爱,而是直指生命与存在的思索。之后再看“菡萏香销翠叶残”时,人的心中已是一片温柔与宁静。

    在夏天,最能当得起“落英缤纷”这个词的应当是木槿。一方面,它的生命力旺盛,在乡野间四处开花,具有“缤纷”的数量基础;另一方面,它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天的时间,具有“缤纷”的频率基础。白居易曾感叹道:“朝荣殊可惜,暮落实堪嗟。”朝霞起时,开花,晚霞归时,凋零,于是每一天,人们都能在木槿树下拾得缤纷的落花。

    木槿的花期虽然短暂,但是换个角度想,每一天它都会捧出崭新的花来献礼人间,抛开个体的一朵花,从母树的角度而言,这又何尝不是积极、热情的生活方式?所以崔道融赞叹道:“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不需要等到明年,只要一天的时间,枝头上又是一次花开,朝开暮落,也是暮落朝开。

    我很喜欢木槿的古称,“舜华”,出自《诗经》“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这也证明了它的美名从我国古代诗歌刚刚发源时就开始流传。一代诗仙李白亦是它的拥趸,“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放在今天,这是典型的“捧一踩一”,在他眼中,园花池草都不如木槿花,屈居于台阶旁也掩盖不了它的美好,所以甘愿用最爱的月亮给它做比喻。

    人们常说秀色可餐,但如果能取悦舌尖,那得到的快乐就能被锦上添花了。于是有人打起了木槿花的主意,比如用来泡茶。唐代诗人刘商写道:“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菊花茶甚好,木槿茶也毫不逊色。也比如直接食用,清代诗人屈大均在《木槿 其二》中写道:“红葩餐未忍,紫蒂摘休稀”,把一簇木槿花塞入口中,用味觉去品味它的花香,这是夏天留与人们的小欢喜。

    大概是受到季节心性的影响,夏花大多热情似火,成群结队,不过也有性子恬淡的,比如兰花,偏居一隅,孤芳自赏,让夏花的绚烂中多了份典雅。“一点无俗氛,兰芽在幽处”,不像其他花,喜欢往人间凑热闹,兰花往往生长在深山幽谷中,像是隐者,不肯与人相见。

    或许正因此,才蕴养出了它沁人心脾的香气。赵孟坚在《题墨兰图》中写道:“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哪怕天地闷热得如同蒸笼,只要闻到了兰花的香气,也会有一股清凉从心底漫漶开。从字面上看,诗人当然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或许这确实诗人的真实感受呢?兰花的香气可是盛名在外的。为了防止主观臆断有失偏颇,文徵明就找到了第三方作为证据,他在《题画兰》中写道:“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蝴蝶不请自来,见到窗子打开后就忍不住地飞进来,可见兰香巨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就连谚语里都有“兰为王者香”的说法,它的香,香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花朵是夏天写在世间的最美的诗行,而诗歌是文明的锦缎上最动人的花朵。在熏风中且歌且行且细嗅,人走进了繁花中,花也就开在了人的影子中,人的灵魂里。

    责任编辑:龚蓉梅

朝花夕拾(随笔)
古诗中的夏花绚烂(随笔)
高原之上,月亮花开(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