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6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王安忆《五湖四海》:文字里氤氲出独特的清雅之气

张维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6月13日   01 版)

 

    水上人家,以船为命,五湖四海,漂泊生涯。王安忆的中篇小说《五湖四海》,题目本身自带张力,且具有多重意象。它既是水上人家行船谋生的五湖四海,也是时代变迁的五湖四海,更是人心与人性的五湖四海。

    作为中篇的《五湖四海》,其实有着长篇的容量和内涵。众多虚构人物的烟火日常,串联起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呈现出大格局、大气象。从无地无籍的水上漂,到租下村子低洼处的半亩地,盖上五间平房;从在县城里买下第一套商品房,住进公寓,到搬进别墅,买房就像买白菜萝卜;从买下第一辆上海牌小车,到桑塔纳、蓝鸟,车辆不断升级换代;从拆船白手起家,到拥有自己的船坞,将家族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扩张到海外。张建设、修国妹夫妇的家族奋斗史,无疑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时代变迁史。张建设身上,体现出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他沉稳勇毅、有担当、一诺千金;他眼光独到,有干事创业的魄力和闯劲儿。水上世界,别人争河道,争先后,争上下游,争顺逆风,他只守着一个“让”字,让出和气,让出威望,让出生意上的地阔天宽。正如修国妹所见,“张建设的事业真的做大了,大到她都不敢看,远超出她的眼界。”

    王安忆对于人心、人性摹画的深厚功力,尤其令人叹服。修国妹的吃苦耐劳、细腻深情、隐忍大度,专惹事的修小妹的自私跋扈、咄咄逼人,不经事的小弟成人后的散淡中庸,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对一奶同胞的修家三姐弟,过目不忘。袁燕的杀伐决断,李爱社的高谈阔论,书记大伯的私心与热心,姚老师的清与浊,舟生的寡言,园生青春期的叛逆、倔强,都在一举手、一投足里,自然流露出来。即便是着墨不多的大工,也有满满的情义与担当。这些隐入尘烟的人物,从文字后面走出来,饱满而鲜活地立在读者跟前,你能听得到他们的心跳与呼吸,不由自主地与他们一道,悲欣交集。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殷实,从张建设一家的变化就可见一斑。然而小说开篇,当头一句“她不知道日子怎么会过成这样!”分明是五味杂陈的。再读,再看,汪洋恣肆的宏阔之下,其实是藏了皱褶的——人心的皱褶。修国妹将修小妹的私生子核桃视同己出,而这个不着调的妹妹,“来去都在口舌上,却隔着肚肠”。连小小的核桃,都知道跟喊她“小外国人”的男生打架,守护“妈妈”修国妹的自尊——你不是不让人叫我这个?而在走投无路时被姐姐收留并精心照料,声称“姐姐是世上最好的人”的修小妹,竟然跟自己的亲姐姐叫板,想逼姐姐再让一回——张建设是个人物,你不看紧,我就拿下了。在修小妹那里,姐姐从小护着她,什么都让着她,护和让成了应该和必须。亲情的勒索,竟至如此!在被姐姐严正以告“无论走到哪里,世上只有我和他做夫妻”时,才有所收敛。“不经意时,修国妹会想:日子怎么过成这样?”时代洪流中,泥沙俱下,原先单纯而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被冲击,世风与人心的流变令人瞠目。接近小说尾声,修小妹,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仍在做出格事,妄图刺激张建设,引起他的注意。被小妹带到姐姐家做客的“男朋友”,如坐针毡,“小妹的手按在他肩膀,时不时拍一下,一下比一下重,仿佛敲打他,又仿佛敲打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在她眼睛朝向的地方,什么地方?他不敢看。”王安忆对人心的幽微洞若观火,可她就是不点破,亦不置臧否,留白给读者,去想,去猜吧。修小妹在做样子给谁看?她眼睛朝向的地方,除了在上海给她买房,在宴席上“接盘子”游戏中大展身手的张建设,还能有谁呢!如果不是张建设的意外身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难预料。

    小说中,看似闲笔的觉海禅寺求签,修国妹求到的,是“春兰秋菊”的中平签。师父却说,中平签最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从文字的蛛丝马迹里,不难看出,张建设的确是“满则溢”了的。这恐怕是那个时代很多企业家难以避免的通病。小舅子生辰,当姐夫的二话不说,就送一辆吉普——果然财大气粗。但“奖励”给袁爸袁妈的上海公寓,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何止公寓,那部宾利,也的确出现得扎眼了些,恐怕不是袁燕自掏腰包给父母买下的。包括后来给小姨子在上海买房,作为妻子的修国妹,事先并不知情。细心、聪慧如修国妹,能察觉不到一点儿征兆吗?不,她始终是清醒的,甚至早有预感。在小弟与袁燕的订婚宴上,醺醺然之际,“翻江倒海中,唯有一人,就像强台风的风眼,纹丝不动——修国妹汪着泪的眼睛里,人和物都在打转,围着圆心,袁燕的脸。她自知醉得不轻,心里却明镜似的,一清二白。”舟生拒绝袁燕送的盗版碟,令修国妹开心大笑。“因笑得太放肆,张建设诧异地看向她,这才止住。此时,两人之间忽然一阵透亮,窗户纸似的。”心照不宣的透亮。对耐心指点“题型”的袁燕,“园生横过去一眼:哪里都少不了你!”青春期女孩独有的最为直觉的敏感,一语中的。修国妹发现,“屋顶底下,其实弥漫着一股敌意,冲着谁来的?她不想知道。”其实她早已知道。“暗夜里的房间有些变形……白昼里的无声变得有声,这里响一下,那里响一下,好像有什么秘密要说出口,到嘴边又刹住。”集勤快、贤惠、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修国妹,众人眼里的幸福母亲,只有在暗夜独自舔舐流血的伤口。她一个人忍受着情感的撕裂与煎熬,吞咽下汹涌而至的苦涩。“夜色真是可以遮丑,多少不堪的人和事,都浮上水面。”她拒绝张建设在上海给她买房,她认定,黄金万两,抵不上真心一个。提到袁燕,她绵里藏针,提醒张建设,“也是,小弟的媳妇嘛!”而共苦多年的人,给了她定心丸——无论分不分房,这世上只有你我做夫妻。且保证:舟生、园生的份额,一分不会少。竟是划分家产的意思了。修国妹是大智若愚的,“即便有些情节在眼前上演,她也抱定不知道。”甚至,互视对方为情敌的袁燕与修小妹,在家宴上假惺惺碰杯送盏,最终争得拍桌怒起,先后离开,“也不告辞,仿佛屋里的人都不是人。”人心的皱褶,人性的幽微,如此深不可测。修国妹保持着一贯的隐忍和沉默。唯一一次发泄,是她驱车进入作业区深处,放任自己尽情大哭了一场。

    小说细节呈现的幽微,总让人不经意间,心头一颤。写行船人私底下的捎带,“鸡雏鸭雏,麦种稻种,自酿的米酒,看亲做亲的婆姨”。写泊岸做饭,“铁钩划拉出炉渣子,掺着未烧尽的煤核,铲到瓦盆里,将沸滚的饭镬移过去捂着,换了炒勺,倾了油瓶,一条细线下去,滋啦啦响起来”。写张建设迎娶修国妹的物品采购,“单是锅就十来件,钢精的、生铁的、搪瓷的、双耳的、单柄的,煎炒炖煮”。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恍惚置身其间。袁爸袁妈“一句来,一句去,两口子永恒的对嘴,怨艾中的小得意。”多传神的提炼。袁妈桌子底下伸过来握住的手,是对修国妹无言的领情与感激。“公司总部建在三河口,粮库的旧址”,极简的字眼,让人一望便起兴衰之叹。舟生寄宿的完中,“每月只半天休息,临近考试,半天也没了。而考试又格外多,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测试考,小考大考,周考月考。”不置褒贬,却叫人心领神会,感慨无限。“她极想抚摸这身子,却没胆子,浑身都是刺,青春的芒刺。”对青春期女儿极力呵护的母亲,是多么小心!母女对峙,却是打不得,骂不得,管得太紧不得,撒手不管更不得。“播种的季节,对面的田地却没有开犁,芒草长得很高,白蒙蒙的。”农田荒芜若此,你分明能感受到,深藏在文字里难以言说的剜心之痛!而在五湖四海的滚滚洪流里,作家有更为敏锐的察觉与发现:

    “万物都在发力:潜流在码头的木柱间绕行,鱼排籽、孵卵、破膜,地龙拱土,水蛇蜕皮,鸟族在枝头求偶……”这既是自然界的生动写照,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高速公路是另一种水系,通往四面八方,没有到不了的地方。”陆路的五湖四海,更为通达。“反复变道,总能回到出发的地方。”变道的人心呢?是否还能回到最初的干净纯真?

    这样的文字,何等迷人!

    作家对于饮食的细描慢画,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某些家宴场景。比如,写“猫子”的饭食。“摆上来的桌面够你看花眼:腊肉炒蒿子菜、咸鱼蒸老豆腐、韭菜黄煎鸡蛋、炸虾皮卷烙馍,堆尖的一盆盆,绿豆汤盛在木桶里,配的是臭豆子、腌蒜薹、酱干、咸瓜……”并不像农耕族认为的那般清苦。宴请亲家,“红泥炉子托着双耳陶罐,炖的红菜:走地鸡、四对猪蹄、鲍鱼海参;生铁架上铜铫子,是白汤:千岛湖的大鱼头、河蟹剁成两半两半、条虾、蛤蜊、蛏子;炭锅里是全家福:猪肚、鸡鸭血、蛋饺、鱼圆、肉圆、冻豆腐、白菜、粉条;鏊子上是烙饼,卷着馓子、炸酱、土豆丝、炒鸡蛋,无数小碟子间插在硬菜底下的空档里,臭豆子、老香干、酸萝卜、油辣子、芝麻盐、煮花生、腌蒜瓣,数不过来。”也不独宴饮场景,其实在很多作家文字里,我们都能意会到这种红楼笔法。这是自然而然的,中华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文脉的传承,生活里的小情趣、大滋味,都在这文字里氤氲出独特的清雅之气。

    整篇小说的语言紧致,有如游子身上之衣,已经密密缝,何惧迟迟归。反复翻读,竟觉无一字多余。这样的文字,经得起大浪淘沙,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唯一的遗憾,是戛然而止的结尾,总觉来得意外,太过突然。细想,“满则溢”的张建设,似乎也只有这么个结局,才算得体面。王安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慧心察烟火日常里的人心与人性幽微,她笔底藏大乾坤,绵密中见疏朗,细腻中生轩昂,于宏阔中镌刻下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和曲折动人的水上传奇。她的文字,足以暖世间凉薄,如此熨帖,如此滚烫。

    责任编辑:谢宛霏

张永枚:给诗作穿上军装的人
最后一天
同样的题材,你怎样写出深度美感
刀锋下的父爱(散文)
王安忆《五湖四海》:文字里氤氲出独特的清雅之气
氤氲在生活里的父爱
徐徐的百花园(小说)
老银匠(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