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那些书里,有真正的颜如玉(散文·上)

四川大学学生 谢含煜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8月01日   12 版)

    宋宝颖/制图

    比钻石更珍贵的,是懵懂甘醇的童心。

    比星星更闪耀的,是求知若渴的眼眸。

    那年暑假时,我参加了前往乡村的义务宣传工作。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与我年纪相仿的学生。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是何等的重要。而要完成这些转变又谈何容易。

    “很多同学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会出去打工,要不就去职业学校上几年学,然后早点出来工作赚钱。”

    漂亮的女孩怯生生地和我说这话,但言语中透露的是沉甸甸的失落。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交谈,我便在心底埋下一个信念:“一定要让更多山区、乡村的孩子走出去,看见更美好的世界。”

    乡村的孩子们不爱学习吗?山区的孩子们不爱阅读吗?我想不是的,人天生是贪嗜香气的动物,而书香更是让人见之难忘。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热爱阅读的,所以,为乡村孩子搭建专属他们的爱心图书室,成为我志愿生涯的头等大事。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麦田的守望者,而阅读,则是拾穗者的金色脚印。在金色的脚印行走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化作玉石铺满河床,待到耄耋之时,捡起一一端详,又是别样的风采。

    源头是涓涓溪流

    今天讲述的故事,源自5个年轻人组成的一支队伍,他们以书相识,以书会友,又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在了一起。这一个共同的目标取名为“千图计划”,是指为乡村孩子募捐千本图书,搭建爱书图书室的志愿活动。

    向日葵向阳而生,无惧阳光,微微弯曲的倔强枝干化作顽强的生命力迎难而上。我们团队的名字“心心向阳”也由此而来。

    发起人王鑫,是个戴着眼镜少言寡语的短发女孩,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外表的柔嫩与她内心的坚毅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她性格内向,说话慢条斯理,大多数时间都在沉默思考,偶然的发言却总是给人醍醐灌顶般的畅快。我和她交情挺深,总是被她沉稳的性格所打动,在听闻她对于乡村儿童图书室的畅想后毅然选择加入其中。

    信任,是一个优秀团队赖以生存的基石。

    队员黄缘、何雨芹、朱琴琴,她们的身上洋溢着全然不同的青春气息,或热情似火、爽朗而大方,又或柔情似水,感性却坚韧;几个月时间的相处,让我折服于彼此的相吸相惜,碰撞弥合。

    互补,是一个成熟团队走得长远的秘诀。

    和很多人一样,踏入志愿者的大军是一次积蓄已久的“偶然”。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许多志愿活动,从法治科普宣传,到假期义务支教,再到非遗民俗调研,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感慨颇深、获益良多。

    为了顺利地开展千图计划,大家做了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第一步,我们将试点工作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预计未来将辐射至更广泛的区域。第二步,开始在网络平台发布推文进行宣传,并在各自的单位进行路演宣讲。

    但一切都今非昔比,往日的志愿行动大多是在组织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而这一次,是我们自发的行动,从联系学校、网络宣传、整理和邮寄图书,全程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征途漫漫,谈何容易!

    与乡村小学取得联系后,我们的工作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前期的宣传工作无人问津,微信推送的阅读量也不见起色。最初的信心满满、豪情壮志也被磨损得所剩无几。面对挑战和挫折,我们的确有点心灰意冷。

    “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将自己的书本捐献给乡村的孩子?”

    夜深人静,看着满天的繁星,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早已困扰我们许久。千图计划开展已经一星期有余,然而现实情况距离我们第一批目标1000本图书的计划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真的可以完成图书募集工作吗,我们真的可以为孩子们搭建属于他们的独立的图书室吗?”看着垂头丧气的队友,我也开始了自我怀疑。

    短暂的沉默之后,队长王鑫率先提出了建议:“不如先从我们自己做起,挑选出觉得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刊?”

    倒也是个不错的建议,我举手表示赞同。第一次的会议以这样一个不太圆满的方式结束。临走时,王鑫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让书籍点缀更多平凡的梦吧。

    回到家时已是午饭时间,我一头扎进了书房,认真端详着一排排书籍。在将爱心图书室的计划告诉父母之后,我意料之中地收获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他们也和我一起挑选自己的书本,打包寄出。

    我的父母都是爱书之人,整洁的书柜摆满了各色报纸杂志: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在他们的熏陶和影响下,我对书籍的偏爱油然而生。泛黄的书页卷卷留香,知识的芬芳是文字、是转换后的思想。可以说,陪伴我最久的正是这一本本、一册册不再年轻的书籍。父母和我的关系,颇似《花萼与三叶》中的叶圣陶及其子女,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彼此,每一份熠熠生辉的光辉之下是信任和分享、宽容与大度的结晶。记忆纷纷坠落,往事历历在目。是的,正是因为意识到书籍的力量,我们下定决心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走出课本和课堂,行万里之余,可读万卷书。

    在我小学一年级时,我时常幻想翱翔在《安徒生童话》世界的天真之中,也在牛津书虫的插画中寻找自己五彩斑斓的世界。

    小学毕业时第一次阅读《儒林外史》,虽只是浅尝辄止,但其中的人情世故仍让我记忆犹新,疯狂,执着,贪婪……浮生一世亦不过如此。

    而现在,我要在这些心爱的书籍中挑选出,送给柏林镇的孩子们。在一开始的瞬间我是不舍得,甚至不忍心的。

    在我犹豫不决时,站在一旁随我一起整理书籍的母亲缓缓开口:“书籍的力量不在于装饰华丽的书架,而是点缀更多平凡的梦啊。你不是一直想要帮助乡村孩子们搭建爱心图书室吗,如果连这点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话,你又怎么能担当起更多的重任呢?”

    正是这一席话让我瞬间释然。我抹了抹眼角,快速地开始打包邮寄。

    (未完待续)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我的名字,就是我所站立的地方(散文)
那些书里,有真正的颜如玉(散文·上)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