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我的父母都没有怎么读过书,他们在外省打工,平日里我就很少看见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还是把我和我哥哥供上了大学。”
王鑫用湿漉漉的手指着茶几上摆放的全家福,一个一个骄傲地介绍道:“这是我哥哥,这是我妈妈,那是我爸爸。我哥哥现在都已经结婚啦。”
我不忍打破眼前美好的画面,间隔数秒,终于打破沉默,问出困惑我许久的问题:“那之后你会定居在这里吗?”
王鑫认真思考后回答:“我愿意回到家乡,但是我的方式不一定会是留在这里。我可以选择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也能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是啊,让更多的人走出去,岂不是比单纯的给予更好?我很敬佩她的勇气,也认同她的选择。可以说,逃离家乡、独立自主是她生命的“叛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王鑫一样的人,他们又在平凡中茁壮成长。
二十一年,繁花几度盛开,落日透过余晖,眼睁睁看着高楼拔地而起,而她的故乡,还像一颗无人问津的水仙种子,安然沉睡在淤泥之间。
穿过长满青苔的石板路,踏过泥泞的沟壑,她走出了大山;
而现在,迎着大海的逆流,这滴水珠,回到了自己的源头。
如果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志愿活动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愉悦。
清朝诗人袁枚的诗歌所描写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确,每一个小小的梦想都值得我们的珍惜与呵护,当年那个资助他们一路成长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直到现在,心心向阳团队的爱心图书室成功落地,我们的计划圆满实现。
用最坚毅的品格 做最温暖的事
前段时间,我从成都返回绵阳,偶然遇见先前给我们捐赠书籍的马同学。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心有灵犀地聊起千图计划爱心图书室的事情。
她注视着我的眼睛,真诚地说:“是你们的执着感染了我,希望你们的计划可以一直做下去。”
面对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我是感激的。我也曾认真思考过,志愿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我相信分享和奉献。
那位用自己毕生心血扶养千名女孩的时代楷模张贵梅,那位在炙热的夏天将摇滚和电音带给六盘水海嘎小学的普通支教老师顾亚,那个将自己年轻生命定格在21岁的最美大学生李莎,他们当然也坚信。
当激情燃烧,生命永垂不朽,而这种春蚕到死的坚毅,是志愿活动的精魂所在。志愿活动从来都不是一味地给予,而是一个双方成全的过程。我们奉献了无私,得到了成长,他们得到帮助和善意,用更美好的明天回报彼此。
心心向阳爱心图书室搭建之后,我也曾回去探望过。整洁的图书室焕然一新,孩子们在明亮的图书室认真地阅读书籍,沉醉在书香的世界中,全然不知旁人的到来。
或许,他们在书本里播种自己小小的即将生根发芽的梦;
或许,他们在文字里汲取不为人察觉的属于自己的故事;
再或许,他们只是默默向往着光明的未来。环境不能桎梏他们的梦想,反而守护了他们的淳朴。童心无所畏惧,尽情地去奔跑吧,未来属于你们!
我也相信,在爱与呵护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更懂得感恩和回报。志愿与奉献的灵魂不朽,传承定将生生不息。
如果有人问起我,
书中是否
真的有颜如玉?
我会说,
比书本更厚重的,
是沉淀的历史。
比历史更生动的,
是真实跳跃的文字。
让歌声在书屋中放飞,
让文字化作滋养万物的春雨。
(全文完)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四川大学学生 谢含煜(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