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诗歌写作课之三十八

缄默和遗忘之处,找回传统最优秀的成分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8月29日   01 版)

    宋宝颖/制图

    20世纪80年代,张枣写诗不久,他认为没有传统是不可思议的,世上也没有不属于某种传统的人,但如何进入传统是个难题。他说:“传统从来就不尽然是那些家喻户晓的东西,一个民族所遗忘了的,或者那些它至今为之缄默的,很可能是构成一个传统的最优秀的成分……传统从来就不会流传到某人手中。”

    在我的阅读里,很多诗人想进入传统。

    国外有位诗人,不追赶同时代潮流,不阅读同辈人作品,宁可回到前一代人结束的地方重新开始。有人追寻更早的前辈诗人,比较成功的有弗罗斯特,他回到一百多年前华兹华斯的传统开始发展。还有意象派创始人庞德,通过翻译中国古诗,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传统。

    庞德翻译的诗歌,常被看成他本人的创作。比如一首中国古诗: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经过庞德添加和改写变成英文,再译回中文,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丝绸悉窣的响动停了,/尘埃飘落在院子里,/足音再不可闻,落叶 /匆匆地堆成了堆,一动不动,/落叶下是她,心内欢乐。/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这种翻译,误读的时候可能有,或者必定有,但布鲁姆评价说:即使是有才华的诗人,也要靠误读前人,才能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艾略特说得同样痛快:一位诗人的个性不在于他的创新、他的模仿,在于他把先前一切文学囊括在自己作品中的能力。

    这样看过来,不怕误读的庞德,确实进入了中国古诗的传统,还采到了中国古诗的精华。

    回头我们来看张枣的写作,看他是怎样进入传统的。

    ……

    究竟那是什么人?一切变迁

    皆从手指开始,伐木丁丁,想起

    你的那些姿势,一个风暴便灌满了楼阁

    疾风紧张而突兀

    不在北边也不在南边……

    你要是正缓缓向前行进

    马匹悠懒,六根辔绳积满阴天

    你要是正匆匆向前行进

    马匹婉转,长鞭飞扬

    二月开白花,你逃也逃不脱,你在哪儿休息

    哪儿就被我守望着。你若告诉我

    你的双臂怎样垂落,我就会告诉你

    你将怎样再一次招手;你若告诉我

    你看见什么东西正在消逝

    我就会告诉你,你是哪一个

    张枣这首《何人斯》,标题是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找回来的。他的这首诗中,有些想象成分,如“不在北边也不在南边”,来自古人的同题诗歌;有些词语,如“一切变迁皆从手指开始,伐木丁丁”,来自《诗经》的其他作品。

    请你注意这一句:“你要是正缓缓向前行进……你要是正匆匆向前行进……”

    还有这一句:“你若告诉我,你的双臂怎样垂落,我就会告诉你……你若告诉我,你看见什么东西正在消逝,我就会告诉你……”

    这样的句式,在《诗经》中很常见了。古代诗人的思维方式没我们复杂,于是喜欢列举几种情形加以描述,有时是递进,有时是对立,有时是延展,有时是其他,都可以推着诗情向前。你熟悉的就有《蒹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有《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有《采葛》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还有《式微》的“……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等等。

    我觉得这方式简约简洁,还增加了音乐性,增加了动感,增加了事物的关联,增加了空间和时间。

    这种方式被遗忘很久了,张枣觉得不错,试着写了一段,效果相当突出:

    “你要是正缓缓向前行进/马匹悠懒,六根辔绳积满阴天/你要是正匆匆向前行进/马匹婉转,长鞭飞扬/”

    这一小节神采翩翩,写出了少年心境的意气洋洋。

    但在此之外,你要注意两点:

    一是前面说的,从《诗经》被遗忘处找回的叙事方式;

    二是后面要说的,他想进入创造语言的至高境界。

    《诗经》出现在公元前,那时候诗人们写诗,没有现成语言可用,要从众多语言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词语,还要超越众多语言创造自己的语言。我们读到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伐木丁丁”“桃之夭夭”等,都是诗人的选择和创造。

    诗人要有选择语言的天赋。

    诗人要有创造语言的天赋。

    这都是传统最优秀的成分。

    但在《诗经》之后的漫长岁月,诗人选择语言的天赋一直活跃,创造语言的天赋却在缄默。

    张枣写的“马匹悠懒”,我觉得是他创造的新词语。你查古代到现代的汉语词典,可能查不到“悠懒”一词,可能在张枣之前没人用过。相近的汉语词汇有“慵懒”,指的是懒散、懒洋洋的外貌样态,要是其中加入“悠然”那种主观因素,就接近了张枣所说的“悠懒”。

    他还写了“马匹婉转”,一种创造性的词语搭配。“婉转”是形容词,形容说话的含蓄温和,也形容声音的委婉动听。比如,婉转的措辞,婉转的歌喉,用于马匹行走还是第一次。此外,把形容词当动词来用,诗经时代的人没有限制,现代的人就有了约束,如果张枣缺失创造者的胆量,就不敢随意这样做。

    我在前面摘录的,只是张枣《何人斯》的后半部,但也看到了他在缄默和遗忘之处,找回传统最优秀成分的几种尝试——包括但不限于——引用其想象,使用其词语,发挥其思维方式,继承其创造能力,等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你如果有时间,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张枣的《何人斯》,认真读一读全诗,看看还有什么收获。

    我想提醒一点,这首诗跳出了同题古诗的编译和重写,进入了一个较大的视野——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其实是对“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的另一种描述。

    这个极好的话题,或者延伸一点说,这个优越的方向,张枣本可以写得更出色,走得更远,因为那时他的创造意识很清醒。可是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更为出色,要有更强的能力、更大的意志、更久的坚持,张枣也做不到。

    他的代表作,除了《何人斯》,还有同时期写的《镜中》。我们来读一下全诗: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活着的时候,不理解一件事:自己的《镜中》为什么轰动大江南北?

    有人替他回答,这首诗勾连起传统的意象,意境圆融,诗句清晰干净,非常现代,让读者觉得又是熟悉,又是陌生。

    也有人替他回答,这首诗利用人们对传统的敬意,诱使读者进入新诗领地,然后突然杀一个回马枪,让毫无防备的读者和一种新的诗意兜头撞个满怀。

    张枣1962年出生,2010年病逝。他对语言本身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写了不少试验的作品,这是对汉语现代诗歌的贡献。当年,陶渊明感叹自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张枣误入尘网也有二十年,无奈又无力,无法坚持写诗。于是,很多朋友都很惋惜他被浪费的天赋。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杜月涛:绘画是“行走”的艺术
网文短化——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愿》突破自我
缄默和遗忘之处,找回传统最优秀的成分
北上(随笔)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当代人的心灵史
《孤注一掷》:不要轻视深渊,不要高估自己
夏夜晚风(小说)
上岸(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