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个形容词。它可以是夏花的绚烂,也可以是秋叶的寥落;它可以是《二泉映月》的悠扬,也可以是《黄河大合唱》的铿锵。但,何为美,在我心中一直是一种朦胧的感受,说不清,道不明。
我曾一度只欣赏那些希腊的雕塑,感觉它们的每一根毛发、每一丝肌肉都那么真实。我也曾一度认为只有写实的作品才是美的。但我好像从来没有被这样的美打动过。为了寻找那种感动,期末考完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动身前往了云冈石窟。
来到云冈石窟景区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进入园区大门,就看见树影掩映间,两座雕塑佛像并坐。他们身材颀长,眉毛细长,眼睛微闭。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穿过昙曜广场,沿着礼佛大道往前走,沿途欣赏到了很多的石窟和佛像。礼佛浮雕墙上,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它们展示的故事和场景深深吸引了我,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
经过一座小牌楼,再向前走一段,就来到了石窟区域。放眼望去,只见无数石窟落在峭壁上,东西伸展大概有千米。有人说,云冈石窟是“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抬头细看眼前的云冈大佛,双耳垂肩,额头宽阔,高鼻,大眼,薄唇,嘴角上扬,好似高僧在讲经说法,又好似在怜悯众生,的确很像书上北魏时期鲜卑人的样子。它们高高在上,充满威严,虽在眼前,但感觉遥远,让人敬畏。我怀着这样的心情,从一个个石窟走进,走出,仰望一尊尊佛像,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庄严、自如、微笑。朦胧间,我的心中升起一团缥缈的雾,仿佛看到了北魏王朝的工匠们,融入印度和波斯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一刀一刀的凿刻中,飞出一个个菩萨、力士、飞天……美,是这样的意境吗?我心生疑惑。
怀揣着困惑,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其中最著名的音乐石窟。刚一进去,我便被奇特的壁画震惊了:石壁上是一个个体态优美的飞天,手持各种乐器,姿态优雅自然,动作和谐飘逸,仿佛一支气势磅礴的乐队,在演奏热烈奔放的宫廷音乐会。其中,北壁最上层的一排宏大的天宫乐伎列龛,雕刻着排箫、琵琶、齐鼓、吹指等乐器。虽然那些乐器静静地存在于壁画上,但是我似乎能听到那被封印在各型乐器中的时光音律,在石窟壁画上回荡,铿锵的,激昂的,悠扬的……虚幻而又真实。
被朱红渲染的石壁,是那样鲜明。铺天盖地的红,填满了我的眼。壁画上的飞天抱着琵琶、脚踩祥云,吹着箫笛、跳着舞蹈,身上璎珞叮当。他们舞姿轻盈,扭腰出胯,举足伸臂,动作夸张而迷人,似乎将石窟当作舞台。仙乐飘飘,那神仙乐舞随着飞天的衣带飘出石窟……
多么鲜活的生命力啊!这一窟壁画虽然历经千年,有些线条被磨损,变得模糊,但还是如此壮观。在色彩与音乐交织中,在如星斗样的飞天旋转中,迸发出无尽的生命律动,赋予了这些经久不衰的顽石独具魅力的生命和鲜活的灵魂,向后人揭开了历史的帷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头顶,太阳穴怦怦地跳着,这是我第一次被震撼,被美震撼,被生命之美震撼!
原来,真正的美是艺术作品中凝固的生命、鲜活的灵魂,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心灵。
再次抬头仰望眼前并坐的二佛,我突然感觉他们面色慈祥,和蔼可亲,他们离我们那么遥远,但又让人觉得亲近。
(指导教师:张登琼)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北京一七一中学八(1)班 聂若颖(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