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消散了暑意,混合着雨露的草丛中传来轻盈的虫鸣,在声声悦耳的虫鸣里,秋天日渐丰腴起来,香甜起来。
听秋虫的鸣唱,是雅事。清代才子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也。”说的大有意思。虫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文人雅士笔下的宠儿;对其乡人来说,闭目听其野音,是一种闲适。
虫鸣是窗外渐行渐远的钟声。乡居的日子不多,留下印象深的不是挑灯夜读的辛苦,而是各种不知名的虫儿散落的叫声。居住在乡下,立秋一过,伴着微凉的秋风,秋虫儿不停地鸣叫着,从窗户里涌进来,淹没屋内灯下读书的我。
我是不喜欢这虫鸣的,虫鸣一年又一年,转眼上了中学,知道了秋虫的生命短暂,这些小生灵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放开自己的歌喉,轮番上场,尽情鸣唱。从那时起,我沉下心来,伴着声声虫鸣,与书为伴、刻苦努力。我希望和这些小生灵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我渐渐地对虫鸣也产生了好感,觉得那些“唧唧”声里,透出了一种特别的内涵,包含了一种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大学的夜晚,我躺在寝室里,月光如水透过窗栅栏,照进室内,听到窗外的草丛中传来的虫鸣。对它们,我不但不讨厌,反而还享受着它们的鸣叫,内心油然而生一份空旷的快意,顿觉岁月静好,未来可期。
上大学后,暑假回到乡下,吃过晚饭,伴着父母在院子里纳凉,聊着家常。藏身在丝瓜秧下、石榴树下、墙角的秋虫,伴着微凉的秋风,像是悠然拉动的琴弦,高亢低回,如流水悠扬悦耳,直抵耳际。父亲问道:知道什么虫儿?我答:蛐蛐儿。父亲说道:万物静观皆自得。我们都是旁听者,大自然总是择善鸣者来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虫儿吟唱,给有心者听。我们应感谢这些秋虫,它们是秋的使者,告诉草木和我们,秋,不是一味地死寂,它有节律和跃动。
虫鸣是秋季不可缺少的景致,响彻于夜晚的虫鸣,与明月是如此相映成韵。夜空上明月皎皎,天色深邃朗阔,草木摇落,虫鸣声让你有了喜悦,知道了秋天满是成熟与收获。接连不断的虫鸣声,承载着人生蹉跎,记录着岁月烟火,也渗透着泥土气息的风情民俗。它们的歌声成为了这个季节里大自然最美妙的声音,令人百听不厌。
躺在床上,静聆虫鸣。少年时我是院落常客,彼时还不懂欣赏虫鸣之美,只是被动接受。如今枕月聆听,秋虫呢喃,季节有了层次和质感,生命丰盈而温婉,躁动的心便静如一潭明澈的秋水。“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性的田园生活日渐式微,成为了一种奢侈。
夜色渐浓,虫鸣传来,轻柔而神秘,就像一群久违的老友,诉说着生命的真意,它们轻轻地、缓缓地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生长的不易与坚持,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热烈与蓬勃。这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滤去了世界的喧嚣,给我心灵的慰藉,不知不觉间,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心灵的满足。
窗下草虫鸣,天地间的生命气息在轻扬。今夜,声声虫鸣伴着朦胧月光,艾草燃烧出来的烟雾,勾勒出乡村最本真的烟火模样,弥漫了院子和夜空,弥漫了整个村野,也弥漫了我少年时光。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齐鲁师范学院学生 陈子涵(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