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不说再见(随笔)
郑州大学学生 方海鸣(19岁)
来源:青年作家报
(2024年12月17日 10版)
“你看见你爸爸了?”
“媳妇,你怎么知道?”
“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也看见我妈妈了……”
合上平板,并不突兀的转折让我的心绪仍久久徘徊在剧里,温情的结尾给我最致命最感动的一击。整部剧的编排从容有致,却又饱含情感,出神入化的起承转合成为带我走进这部剧的导引。
与这部剧的缘分就来源于一则演员招募:《再见老张》欢迎你的加入!
对于这个平凡简单的标题,一时间我领会不出什么,只觉得这个故事肯定是老张的主场。当时正走在路上,便和朋友谈起此事,朋友激动地告诉我,他前段时间刚看过,是在喜剧大会上演绎的一出小品。我便好奇地问道:“如果我参演,你觉得我会适合哪个角色?”他愣了一下,回复我说:“你应该比较适合演那个父亲,剧里面有两位父亲,我有点想不起来是哪一位了。”
两位父亲?看来是亲家?抱着揭秘的态度,我跟朋友找了家店铺,买了一杯茶饮坐了下来,开始观看这部小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二位新人的婚礼现场。”一开幕,司仪嘹亮的播音腔把我的注意力引了过去,嘹亮之中还带着点诙谐,我抿着嘴继续看了下去。整个舞台的背景,正是一场红火喜庆的中式婚礼:大红色的幕布、鲜艳的花篮、喜庆的红地毯……我心想,如此温馨的氛围,想来这部剧肯定逃不过是温暖的喜剧了。镜头一转,观众们被逗得开怀大笑,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迷住了。
喜剧之所以是喜剧,正当它包含丰富的包袱,有着令观众开怀欢笑的笑料:司仪的沾沾自喜、天使的洋洋得意,还有新郎新娘之间意趣盎然的互动……一连串的笑料横纵向交错排列着,不断提高欢乐指数。我对朋友说,剧中的演员不是一般的演技高超,他们是把角色演活了,自己即是角色,在舞台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剧情就在这样的欢笑中不断铺垫、不断累积,但引人深思的仍在后头。
到最后一幕,现场播放起《路过人间》,空灵的歌声为感伤的氛围腾挪空间,也给了我思考的余地。新郎与父亲告别,就在陷于落寞之际,他与新娘相拥而泣,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对方都有着共同的经历:都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看见了自己的至亲。
在这场别样的婚礼中,新郎思念已故的父亲,因而借助天使的神力,让父亲附身到自己的好兄弟兼伴郎身上。之后上演了认不出伴娘、看见新郎母亲便难忍激动等等诙谐的“闹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婚礼现场的角色们似乎都渐渐知晓了实情。作为新郎的后爸也不例外,他笑着允诺了伴郎在重要彩排环节的替代,并没有扫兴打断。
幕布合上,我收住摇摇欲坠的泪花,心里觉得,自己适合新郎后爸的角色。不仅是被他老练的幽默打动,更是受到他同为父亲的特殊身份触动。我便决定报名这样一个兼具笑点和感动的角色。
按照本剧的五幕,社长划分成五个部分,出演角色到场排练。我是第三幕才出场,在前期排练中,我独自与剧本、台词还有喜剧之夜的原作品为伍,一点点揣摩着这个角色和剧本。
一周之后,第三幕开始彩排,几乎全员到场的一幕涵盖了全剧最完整的人物群像。初次与演员们见面,些许的羞涩让我在演绎中稍有内敛,为数不多的台词里囊括的多种情绪我也没有较好地呈现出来。在没有我的戏份时,我便仔细研究台词,反复观看原剧中后爸的动作、神态、节奏等等细节。在夜晚的中核楼里,我们的声音在走廊上飘荡,似乎也为单调的夜晚增添了别样的意趣。
排练总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随着排练进程的深入,我们加入对台词字斟句酌的把握,融入对人物走位、节奏以及动作神态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排练中与人物对话,逐步走进了角色的内心,沉浸式的代入让我们拥有丰沛的情感注入。表演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却又凌驾于生活之上,充满了演员的巧思处理和内核把控。
亲情之间的温暖是这部剧的主线,也是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新郎父亲重返人间,在短暂的时间里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彩排,在场人员不约而同地默许了父亲的到来,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打造良好的气氛。浓厚的父子情谊之外,还有全体角色对亲情的独到理解,都向我们展示着亲情的力量。
我们总共演出了两次,每一次到第五幕,尽管是欢笑到感伤的急速转折,但音乐响起,在台侧的我们总是强忍泪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近乎膨胀了出来。我不止一次感叹这个剧本的强大,它的编排、它的人物、它的思想,都让我不仅生发了新式的思考,更让我在舞台上享受这次精彩的演绎。戏剧的内核是“悲”吗?很难下定论,但悲的色彩着实能启迪思考,在这个喧嚣的社会,给予人心一隅宁静,关注社会百态,形成自己的思考。这部剧的另一惊喜之处就在于,调动了观众甚至是演员的情绪,仿佛操控一般指引着我们的思想,不自觉地与这部剧的内核产生共鸣,或许,这就是《再见老张》的魅力。
在舞台上,我欢喜于我的表演能博观众一笑,我享受着与剧组的大家共同演绎,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有交集的我们,在舞台上又通过角色诉说着新的故事,话剧的“话”字或许就代表着一种述说、一种交流,这是神情的传递,亦是灵魂的共通。
再见老张,温情不说再见。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在关注生活、演绎生活。
责任编辑:范雪 曹竞
“你看见你爸爸了?”
“媳妇,你怎么知道?”
“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也看见我妈妈了……”
合上平板,并不突兀的转折让我的心绪仍久久徘徊在剧里,温情的结尾给我最致命最感动的一击。整部剧的编排从容有致,却又饱含情感,出神入化的起承转合成为带我走进这部剧的导引。
与这部剧的缘分就来源于一则演员招募:《再见老张》欢迎你的加入!
对于这个平凡简单的标题,一时间我领会不出什么,只觉得这个故事肯定是老张的主场。当时正走在路上,便和朋友谈起此事,朋友激动地告诉我,他前段时间刚看过,是在喜剧大会上演绎的一出小品。我便好奇地问道:“如果我参演,你觉得我会适合哪个角色?”他愣了一下,回复我说:“你应该比较适合演那个父亲,剧里面有两位父亲,我有点想不起来是哪一位了。”
两位父亲?看来是亲家?抱着揭秘的态度,我跟朋友找了家店铺,买了一杯茶饮坐了下来,开始观看这部小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二位新人的婚礼现场。”一开幕,司仪嘹亮的播音腔把我的注意力引了过去,嘹亮之中还带着点诙谐,我抿着嘴继续看了下去。整个舞台的背景,正是一场红火喜庆的中式婚礼:大红色的幕布、鲜艳的花篮、喜庆的红地毯……我心想,如此温馨的氛围,想来这部剧肯定逃不过是温暖的喜剧了。镜头一转,观众们被逗得开怀大笑,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迷住了。
喜剧之所以是喜剧,正当它包含丰富的包袱,有着令观众开怀欢笑的笑料:司仪的沾沾自喜、天使的洋洋得意,还有新郎新娘之间意趣盎然的互动……一连串的笑料横纵向交错排列着,不断提高欢乐指数。我对朋友说,剧中的演员不是一般的演技高超,他们是把角色演活了,自己即是角色,在舞台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剧情就在这样的欢笑中不断铺垫、不断累积,但引人深思的仍在后头。
到最后一幕,现场播放起《路过人间》,空灵的歌声为感伤的氛围腾挪空间,也给了我思考的余地。新郎与父亲告别,就在陷于落寞之际,他与新娘相拥而泣,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对方都有着共同的经历:都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看见了自己的至亲。
在这场别样的婚礼中,新郎思念已故的父亲,因而借助天使的神力,让父亲附身到自己的好兄弟兼伴郎身上。之后上演了认不出伴娘、看见新郎母亲便难忍激动等等诙谐的“闹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婚礼现场的角色们似乎都渐渐知晓了实情。作为新郎的后爸也不例外,他笑着允诺了伴郎在重要彩排环节的替代,并没有扫兴打断。
幕布合上,我收住摇摇欲坠的泪花,心里觉得,自己适合新郎后爸的角色。不仅是被他老练的幽默打动,更是受到他同为父亲的特殊身份触动。我便决定报名这样一个兼具笑点和感动的角色。
按照本剧的五幕,社长划分成五个部分,出演角色到场排练。我是第三幕才出场,在前期排练中,我独自与剧本、台词还有喜剧之夜的原作品为伍,一点点揣摩着这个角色和剧本。
一周之后,第三幕开始彩排,几乎全员到场的一幕涵盖了全剧最完整的人物群像。初次与演员们见面,些许的羞涩让我在演绎中稍有内敛,为数不多的台词里囊括的多种情绪我也没有较好地呈现出来。在没有我的戏份时,我便仔细研究台词,反复观看原剧中后爸的动作、神态、节奏等等细节。在夜晚的中核楼里,我们的声音在走廊上飘荡,似乎也为单调的夜晚增添了别样的意趣。
排练总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随着排练进程的深入,我们加入对台词字斟句酌的把握,融入对人物走位、节奏以及动作神态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排练中与人物对话,逐步走进了角色的内心,沉浸式的代入让我们拥有丰沛的情感注入。表演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却又凌驾于生活之上,充满了演员的巧思处理和内核把控。
亲情之间的温暖是这部剧的主线,也是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新郎父亲重返人间,在短暂的时间里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彩排,在场人员不约而同地默许了父亲的到来,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打造良好的气氛。浓厚的父子情谊之外,还有全体角色对亲情的独到理解,都向我们展示着亲情的力量。
我们总共演出了两次,每一次到第五幕,尽管是欢笑到感伤的急速转折,但音乐响起,在台侧的我们总是强忍泪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近乎膨胀了出来。我不止一次感叹这个剧本的强大,它的编排、它的人物、它的思想,都让我不仅生发了新式的思考,更让我在舞台上享受这次精彩的演绎。戏剧的内核是“悲”吗?很难下定论,但悲的色彩着实能启迪思考,在这个喧嚣的社会,给予人心一隅宁静,关注社会百态,形成自己的思考。这部剧的另一惊喜之处就在于,调动了观众甚至是演员的情绪,仿佛操控一般指引着我们的思想,不自觉地与这部剧的内核产生共鸣,或许,这就是《再见老张》的魅力。
在舞台上,我欢喜于我的表演能博观众一笑,我享受着与剧组的大家共同演绎,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有交集的我们,在舞台上又通过角色诉说着新的故事,话剧的“话”字或许就代表着一种述说、一种交流,这是神情的传递,亦是灵魂的共通。
再见老张,温情不说再见。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在关注生活、演绎生活。
责任编辑:范雪 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