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州,柳宗元先后写了两首关于渔翁的诗。

渔翁,或者说是渔父,在中国文化史中是一个异常突出的形象。庄子最早用一个渔父来做道家思想的代言者,他走到孔子讲学的杏坛,当众批评孔子“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屈原将要投江之前,也有一位道家思想者渔父劝他和光同尘,保全自己。此后,象征隐逸者成为渔父文化的主流,张志和一再吟咏《渔歌子》,“船子和尚”德诚禅师写了39首《拨棹歌》参悟禅理,画家吴镇更是画了各式各样垂钓着的渔父。

一些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人物都曾转换身份,当过一阵子渔翁。单说各地的钓台遗迹,就有陕西宝鸡市磻溪畔的姜太公钓台、山东鄄城濮水庄子钓台、江苏淮阴韩信钓台、江苏苏州震泽古镇“范蠡钓台”和浙江宁波东钱湖“陶公钓矶”、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等等。这些人中,有心怀大志、等待时机,准备干出一番事业的“无双国士”,有功成身退、超然避世的“完美男人”,也有韬光养晦、了身达命的隐逸高人。也就是说,有的人扮成渔翁,是蓄积能量,准备出世的;有的人扮成渔翁,是已经干完大事,剩下就是逍遥余生了;也有人压根儿就没打算出来干事,请我出来我也躲得远远的,就这么每天在江边钓钓鱼就挺好。连袁世凯在受到清廷疑忌的时候,也曾躲到安阳的洹水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扮成渔翁,摆拍了一下送到报刊发表。这是藏到聚光灯下,唯恐人不知道他对军国大事没什么想法了。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少见的清醒者,他的思维很超前,现代人说是朴素唯物主义,读一读他的《天说》《天对》等文章就知道了。正因为他头脑太清醒,才会迎来和屈原一样被放逐到沅湘之间的命运,体验和屈原一样的心灵痛苦。在那里,他还写了《吊屈原文》和模拟楚辞的《惩咎赋》《梦归赋》等骚体诗。

他出生在显赫的河东柳氏家族,21岁考中进士,32岁任礼部员外郎。本来仕途顺风顺水,可是他参与了一场试图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积弊的改革行动,即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很快遭到失败,主要参与者“二王八司马”都被贬谪。柳宗元先被贬为韶州刺史,半路上再贬为永州司马,在当时还是“瘴疠之地”的永州整整沦落了10年。他这个世家子弟,少年成名的庙堂之器,突然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该有多大的心理落差。柳宗元作为戴罪之身,到了永州,不仅被管制,连住处都没有,只能借住在寺庙中,年迈的母亲无法适应当地潮湿的气候,不久就染病去世了。王叔文在被贬为渝州司马后第二年被赐死,柳宗元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他在《永州八记》序言开篇就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写了一篇《囚山赋》,说永州大地势如波涛奔涌的万山,又都像重重高墙围起的牢狱,自己就是一个不知刑期的囚犯,被牢牢禁锢在这里。他远离长安,远离家乡,朝廷被宦官和奸人把持,各地军阀割据,国家政事混乱,不知道还会面临怎样的迫害,孤独、恓惶、悲哀……失落的情绪挥之不去,时时会漫上心头。

永州地处南方,很少下雪,但元和二年(807)那一年,“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写了一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那被他看成重重狱墙的千山万岭,都被大雪覆盖,只是一片寒冷的莹白。鸟瑟缩在巢中,天地间也没有别的人迹。只是一条江上一叶孤舟中,一个渔翁在漫天飞雪中垂钓。这个世界似乎失去了温度,只有彻骨的寒冷,只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这情景,好像有一个无情、无言的太空视角,冷眼看着冰天雪地、孤舟独钓的人。

柳宗元虽然沦落,但不曾沉沦。他没有忘记“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的初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和朋友通信,还以“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的话来勉励,真是身在江湖,心念社稷。

虽然孤独,但他从这冰冷世界、牢狱般的山川中,还要转换心情,发现消愁解闷、怡心畅怀的天地。清醒的他,最知道天地是无情的客观存在,你怎么看待它,它就会以什么样的面目来呈现。于是,这山这水,也可以悦目怡情,可以治愈自己,全在自己的内心而已。一有空,他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自肆于山水间”。写下了使山水生色的《永州八记》。在这种心境下,他后来又写了一首《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个渔翁住在永州的西山畔,清晨起来,打了清澈的湘江水,烧着竹子煮饭。江上的晨雾散去时,却不见渔翁的踪迹,只听船桨划水的一声“欸乃”中,山水骤然而绿。就如山水醒目的绿意,是被这桨声一下子点亮一般。渔翁回头看时,只见天边江水东流,山上的白云无心无意,自在舒卷。

这首诗的画面是流动的,就像诗中湘江的流水、西山的白云。就如一组蒙太奇镜头移动变幻,西山下安居的渔翁,刚还在汲水晨炊,忽然又泛舟江流了。而他在船头回望之间,镜头随着他的视角瞬移,但见水流天际,白云出岫,又是一重境界。

苏东坡说,诗写完前四句就已经神完气足,后面两句可以删了。前面四句,寓情入景,有声有色,渔翁融入山水中,天人合一,浑然无迹,确实已经很妙了。但柳宗元还是要转换到渔翁的视角,或者是自我的视角,用无心追逐的白云,来象征物我两忘的自由。

他这个渔翁,不是隐逸者,也不是厌世者。在大雪寒江的孤寂中,他心中满是清冷。在超逸恬淡的山水间,诗情里泛着清灵。他守住这份“清”气,从来没有迷失。这份“清”气,从他的清醒头脑、清白为人中生发出来,伴了他不曾妥协的一生。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