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初读《我与地坛》,我错过了地坛那杨树笑蝉鸣的夏,却在初中的一个普通的周末,邂逅了那余韵无穷的地坛之秋。
这是深秋的早晨,晓雾弥漫,鸟鸣雾间。墨色的古柏枝丫隐秘在雾下,古树叠嶂,在这迷雾之下若隐若现,若即若离。青草浸着露水,交织在古树之间。空气中透着微凉却蒸腾着缄默,偏却又有鸟鸣,偏又更显幽静。
漫步在园中小径,看似走进这深雾,实则是走进秋意的故事中。
初入古园,雾气随着步伐深入而渐渐变淡,定睛一看却倍感割裂:地坛不像想象的那般华丽,更多的是古朴与生活气息。树林里是一处广场,四周栽着梧桐树,树下有着几个小亭子,少有苔藓的青砖路规矩地横在树林中。周遭的人们更多的是一些本地的老人,他们在这里跑步、锻炼和下棋。顿了顿脚步,又继续向前走去。割裂感从何而来?我边走边想着,这路边的鸽子似乎是不怕生,一摇一摆懒散地走着,那丰腴的姿态吸引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
我随着鸽子的步伐走去,眼下一片金黄——我漫步到了风靡各大网络平台的“银杏大道”。这里汇集着许多同我一样来旅游的漫步者,他们不约而同在这饱含秋色的银杏树下争先恐后地拍照,我也尝试着像他们一样,举起相机,可却无法找到一个满意的角度,好像这金黄秋意早已被步履匆匆的人们淹没。我没待多久,便离开去寻找那割裂的源头。
接着在这园中漫游着,我找到了方泽坛,这里便是古时候皇家祭祀“皇地祗神”的地方。参天树丛中藏着一扇有些褪了漆的红门,而这门后隐秘着的是那等待着被人翻阅的历史。宽阔的广场中央是青石砖砌成的祭坛,广场的红墙金瓦外是云雾缭绕的古柏,这里远离喧嚣,阴沉的天空被薄雾笼罩,独留一尊青铜鼎矗立在祭坛中央。历史的神秘感是那样的迷人——曾经与当下在此交汇,是那样庄重而壮阔。
地坛,值得去细细品味。古朴外表下的每一棵树,每一块青砖,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韵味。
或许是因一种特殊的缘,我在树林里找到了一棵人迹罕至的枫树,我坐在这棵树下的草地上,浸泡在草木的气息中,望着那鸦雀向着我飞来,又向着远方的自由飞奔而去。红透了的枫叶在风中飘落,落在我手中的书上,好像没有比此刻更惬意的时光。来时的割裂感在此刻消逝,人总是急于去追赶名义上的“风景”,而忘记去切实地享受当下。地坛的树就是这样,以一个永恒的引导者的身份再次抚慰着那些迷茫的人。
地坛的秋是那样迷人,在这繁荣且繁忙的北京城,有那一片古园,匿藏着那无惧岁月变迁的慰藉。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