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勇的短篇小说集《太平年关》摆脱了以往乡土文学野气横生、田园诗意的叙事方式,不再专注于美好温柔的乡村生活写照,而是着眼于现代洪流冲击,挖掘和探索乡村与城市各自怀揣心事的秘密世界,这并非沉湎于缥缈的理想,而是将真正的自我和情感如实讲述。阅读该书,我仿佛进入一个尘埃升腾、泥浆涌动的人间,亲眼见证一场场有关小人物的小城琐事。在大时代背景下,他们或迷惘、或犹豫不决、或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活着……

  整部小说集大多围绕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展开,作者擅于挖掘底层人物的心理变化及人性选择的过程,巧妙利用乡土社会与城市格局的关系来隐晦地描述城乡间的分界线。《太平年关》一文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者从春节这个时间节点切入,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规则3组人物的矛盾和人物内心的情感糅合交错,着重描写了城里收破烂的老汉詹承宜,在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却无法扎根城市与城市居民同欢同乐。城市生活的热闹其实是被边缘化的无奈和“鸡肋”,界限分明的高楼最终成为他心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臃肿局促的失落处境中,詹承宜身上仍拥有着能照耀整个世界的质朴,很多书写都是细腻之处暗藏大势或是点到为止的留白之举。借助这些微小又具体的人物细节,作者将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折射在乡村道德与城市规划的冲突中。

  《最后的余烬》一文,作者通过“限知视角”将读者和残疾小贩张连喜融为一体,为读者带来一种近距离感受恐慌、挣扎和决断的心理过程,用自己极其有限的收入去销毁盗版软件。这对于在面对生活重压时誓死守护底线的张连喜来说,是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中可贵而充满尊严的选择。

  乡村少年的成长故事令人揪心,《溪边的秘密》《进山记》借由少年牛雄眼中所见,写出乡村少年在友情和理想面前徘徊的挣扎,在短暂享受完快乐后,少年又不得不面对无情残酷的现实世界。牛雄的世界里,既有乡村自然所赋予的纯粹与烂漫,也有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的迷惘与伤痛;而在《归途同乐》中,数位打工妹回乡途中的不同遭遇,一方面表现出当代人的城乡价值观分歧,一方面体现出当代女性坚韧的真实缩影。

  在讲故事的同时,作者还在不断地挖掘乡土情结以及回归人性本真。如《回故乡》中,林江桦回到久别的家乡,朋友间的阿谀虚伪和家乡的巨变让他感到迷茫。不觉感慨,当今社会浸染着太多的物化气息,到底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红木棉与母生树》则记述了师徒间的恩怨与情怀,追寻象征物符号背后所包裹着原生态的乡村价值。遗忘在过去的乡村记忆被作者唤醒。

  语言纯洁,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符浩勇写作艺术的至境妙处。如《山里槟榔香》一文,便是用最简略的文字把槟榔园写得狂荡晕醉,同时在柔软中露出一丝人性。或许是有意为之,也或许是顺其自然,符浩勇的许多小说都有这样的空白和象征,将谜底藏在文字里,等待读者去慢慢地开掘、慢慢地品读、慢慢地琢磨。

  符浩勇笔下的每一位人物都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邻居、同学或者朋友,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优缺点,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处境。书中既有以形传神式地刻画小商贩等人物的形象细节,也有写年轻人不同境况生活困顿、无所适从的具体情况,让人不禁想要窥探背后是什么带来了如此大的反差变化。另外,读者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部呼应时代而存在的书。

  私以为,《太平年关》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一部观照历史发展的纪实文存。书中讲述的是他人的人生,现实中则反映出我们现在或过去的日子,以及着眼当下的变迁、瞻望未来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可以说是了解生活的一面镜像。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