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山石径上,杜牧乘车迤逦而来,在一片枫林畔写下了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就营造了一个高远而清冷的境界。“远上”二字,给人以空间上的纵深感,蜿蜒曲折的石径向山峦深处延伸。此时的山,少了春日的葱茏、夏日的繁茂,只是清寒、寂静。举头望去,人家在白云深处,或者是白云“生”处。古人把山石称作“云根”,就是深山云起之处。“生”字显然更具诗意,仿佛白云是从山石中生发而出。掩映于云端的人家,远离尘嚣,住着的多是隐逸高人。如贾岛寻访的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突然,杜牧被眼前的枫林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车来流连欣赏。“晚”是晚秋,还是傍晚呢?好像都解释得通。总之,秋山晚景,来日不多,更显其珍贵。这一片红叶,让杜牧忘情欣赏,暂时忘却了为之奔波的前程。

  红叶经霜之后,红得才更加耀眼。陈毅元帅就有句道:“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在常人眼中,秋天往往意味着凋零与萧瑟,而杜牧却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霜叶的美,他说红叶比二月的春花更加艳丽。前人没有用过的比喻,经他道出,鲜明而贴切,让我们都能神会,于是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杜牧官职)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这首诗的前两句使我想到,白云深处的人家(隐者),和匆匆赶路的人,一静一动,一个安闲一个匆忙,形成了一种对比。“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梁武帝萧衍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让你不愿出山为官。”陶弘景写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杜牧出身名门世家,既是官场中人,又情感丰富。他做不了陶弘景那样的隐者,白云红叶不能常为他所有,但他停下车来,暂时盘桓赏玩,也是生命中的一种调剂。就如他既研究历代治乱之道、精研兵法韬略之外,也吟风弄月一样。

  杜牧的这首诗,影响非常深远。如今,我们每个人看到红叶,总会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长安岳麓山青枫峡口的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名红叶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的诗句重新命名,使亭子更具有文化寓意,也成了全国知名的名胜。爱晚亭有一幅楹联:“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平添枫叶三分艳;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对联首句纳入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句意,和秋日火红的枫叶相得益彰,更突出了晚景的美好。下联先赞春光美好,但又说生花妙笔也写不出湘江之畔层林尽染的绚秋美景,秋光倒胜似秋光了。

  杜牧的马车停在蜿蜒的山路上,他在赶路中间,并没有急于抵达某处,而是被深秋枫林的绚烂所吸引。若他只顾催马前行,或许能更早到达目的地,却会错过霜叶如霞的盛景。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也要有悠闲的趣味。”这句话道出了生活的真谛,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寻找平衡,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

  现代社会,飞机、高铁让我们少了山行的跋涉。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却变得更加压力重重、精神荒芜。那些优雅、淳美的精神生活却在离我们远去。从前的车马很慢,士子们上京赶考或者到各地赴任,路上要走好几天甚至好几月,于是,沿途的风景都能饱览一番,沿途的人情也能好好体会。如今,即便我们趁着假期到山中游览,也常常是一路坐车奔驰,到达后坐缆车上山下山,到网红打卡点拍照证明到此一游,之后又匆匆返回。于是大家开玩笑说,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

  生活中,我们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总是被各种目标和任务驱使,为了升职加薪、为了学业有成、为了家庭美满,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生怕落后于人。在忙忙碌碌中,甚至很长时间都忘了问候一声远方的父母,或者抽出时间来多陪他们些日子,对妻子儿女何尝不是这样呢?

  然而,人生不是一场竞赛,需要争分夺秒地冲向终点。就像旅行,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沿途的风景同样值得珍惜。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不是人们匆忙赶路时的惊鸿一瞥就能领略其神韵的;江南水乡的温婉,也需要静下心来,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才能感受那份独有的韵味。

  而且,生命是有限的旅程,春天有春花,秋天有秋叶,不只是春天的花最美,红叶也一样灿烂。即便是寒冬,也还有白雪红梅,有围炉夜话,“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每一天都值得珍惜。杜牧写秋叶的灿烂,似乎也隐含着这层寓意。

  在生命长途的“山行”中,有高低起伏,有辛酸有惬意。不要只顾得匆匆赶路,错过路边的风景。无论是山间的一抹斜阳,还是城市街头的一盏明灯;无论是家人的一个微笑,还是陌生人的一句问候,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风景。让我们学会放慢脚步,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因为这些看似平凡的风景,等待着发现美的眼睛。一点一滴的欣喜与感动,才汇成起伏跌宕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