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站在五道口地铁站门前。

  过了安检,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准备扫码进站。突然想起什么,我又默不作声地退开,转身走到卖票的机器前。

  前几天,爸爸来北京出差,顺道过来看我。我先带着他逛了一下我们的校园,然后又和他一同去吃晚餐。

  吃饭的地方并不在学校附近,坐地铁更方便一些,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就近的五道口地铁站。

  过了安检,我正掏出手机亮出二维码,却见爸爸往一旁走去。

  我连忙拉住他:“爸爸,闸机在这边呢。”

  他说:“我知道,我去买票。”

  我愣了一下,一时间脑袋放空。见他又要往自动售票机那边儿走,我又一把拽住他,一边退出扫码页面,一边急忙给他演示:“现在不用再去机器上买票啦!你看,你只需要打开应用,点这个‘出行’……很方便的!”

  我极力“推销”,爸爸也顺势把手机拿出来,跟着我的步骤操作,但是他打开“出行”的页面却不大一样。

  我一时语塞,犹豫着开口:“这个应该是要授权的,可能你第一次用,还需要另外操作一下……”

  爸爸的手机有些卡了,功能加载得很慢。

  或许是怕我等得急了,他把手机关上又收了起来:“我还是先去机器那里买,下次再试试这个。”

  这次我没再拉他。

  我听到自己的声音讷讷道:“好。”

  机器也很方便,爸爸点了几下就出了票。我已很久没有再见过地铁票,依稀记得上次用这个还是在10多年前,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北京旅游的时候。那时我的身高好像还不超过售票机的出票口,许多操作的细节都看不清,但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爸爸把我抱起来,在售票机的屏幕上点几个按钮,然后把纸币塞进去,机器就很顺畅地吐出票来。

  那个时候,各地的地铁票好像也是不一样的。爸爸去别处出差,也偶尔会把不小心多买的一两张票带回来给我做纪念。有的票是印着地图的卡片,有的票上画了风景,有的票圆圆的像个硬币。小时候我热衷于收藏这些小玩意儿,觉得它们都是可以一直收藏下去的宝贝。

  吃过晚饭,没溜达个把小时,就已经晚上9点多了。

  爸爸住的地方远,一通倒车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我只怕再晚了地铁站就要关门,于是催着爸爸离开。

  我看着他的背影过了安检又过闸机,最后随着扶梯上升终于消失在视野外。

  回校的路上,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爸爸好像老了。

  岁月宽容,没在他的脸上留下深刻的痕迹,他的头发乌黑,葆有的活力让我一直觉得他还是30多岁,却忘了他也已经是一个快50岁的人。

  50岁意味着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好像于年龄而言这不再是一个年轻的数字。

  户外突然起风了,马路对面指示灯的倒计时红成一片滩涂。

  北京春天的风可真大啊。

  过了没多久,我又出门坐地铁。习惯性亮出手机里的二维码,我却迟疑了一阵没有对准窗口扫下去。还好这会儿往来的人并不多,没有耽误到谁的时间。我默默关上了手机,走到一旁的售票机前。

  这个机器看起来好像有些年头,许多部件看着都旧了。因为不熟悉,买票倒是颇费了些功夫。我按照它的指示操作,到了选择路线的一步却有些犯难,于是赶忙又把手机掏出来,导航到目的地,再跟着给出的路线一板一眼地在机器上确认站点。操作完毕,扫码支付,票从出票口干涩地吐出。

  我拿着票,像小时候拿到票一样开心,开心过后却有些失落起来。

  我坐着扶梯向上走,树木和高楼从窗户逐渐雀跃出来。

  春季正是北京多大风的时节。窗外有工人在修剪树的枝丫,他们将多余而招摇的树枝剪去。

  突然想起小时候去爬山,看到沿路的树桩,爸爸告诉我可以通过年轮来判断树的年龄。

  我坐在地铁内,车厢的门缓缓关上,随后就是一阵呼啸。我任由它带着我在黑洞洞的地下隧道内穿梭,却不敢问今夕是何年。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