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认真地端详这棵树,是在两年前的金秋。那时天气已有了几丝凉意,窗外的几棵树上,蝉鸣却未停止,蝉仍在不知疲倦地喧闹。这棵树就孤独地站立在一街之隔的平房屋顶——那片低矮的建筑在这座不断长高的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
我不知道它是如何来到这里的,也不知道它为何选择在这样的地方扎根。依靠着瓦缝间微不足道的泥土,它艰难地活着,树干瘦弱、叶尖微微发黄,枝条都被挤压到变形。可即便如此,它依旧站得笔直,迎着暴雨、顶着狂风……无论春夏还是秋冬。
每当写完作业后的闲暇时刻,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窗前,看着那棵树。望着它,我的疲倦仿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力量。十几岁的年纪,总免不了面对一次次考试失利后的忧愁,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
它和我一样,是如此的孤独。慢慢地,我们仿佛成了朋友。空闲时,我会和它畅聊人生;忙碌时,它则默默地给我鼓励,让我有力量继续前行。它甚至教会我许多事情,比如,什么是誓死不低头的骨气,什么是在逆境中坚持的毅力……不知不觉间,在我心中,“它”渐渐变成了“他”。
每遇狂风暴雨、大雪压枝,他从不躲避,反而大笑般摇曳枝条,任凭风雨洗礼。尽管他一次次被吹弯了腰,却又一次次挺直身躯;尽管一次次被打湿“衣衫”,却一次次又在严寒之中书写生命的倔强。
每当这时,我总会提着一颗心,默默为他祈祷,生怕他被拦腰折断。可他总是以顽强的意志挺过来,一边抵御自然之怒,一边告诉我,要坚强。风雨过后,他总会整理姿态,重新站在阳光里,对着我微笑。
直到前几天的一个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尽,初升的太阳才刚刚洒落世间,我照常走到窗前,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再也找不到他了——他躺在了地上,被连根拔起。我看到了他曲折的根、枯黄的叶,他仿佛正朝着我挤出最后一丝微笑。
我想落泪,却想起了他教给我的坚强。于是我憋回那滴眼泪,继续朝他向往的远方奔去,不仅是为他看遍这个世界,也是为不辜负他的期待,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