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来(散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 侯婉婷(23岁)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11月11日 10版)
很喜欢山,海,林,原,后来升学有机会离开家乡,新疆的某所大学接受了我,我欣然远赴。
上学期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三实习的经历。我的专业实习有几个选择方向,少部分人可以去农科院,大部分人可以去企业,一部分人会去南疆的农村,和驻村的高校老师一起。我选择了进企业,睡了一觉起来,辅导员给我打了两个电话,鼓励我去驻村。虽然这不太符合我的预想,但我还是答应下来。
此后的一个星期,因为担心驻村所在地条件有限,我买了一堆日用品,准备打包带去。学生和老师从学校统一出发,坐着大巴去火车站。火车要坐12个小时,等我睡了一觉醒来,还有3个小时才到。我呆呆地看着窗外,一片无边无际的荒漠、碎石、铁丝围栏,远处的重卡也变成小车了。车厢里不算安静,同学们在三三两两地交流。
我和另外三人被分到了和田地区依提帕克村,当地有老师开车接我们到村里。同坐一辆车的同伴分别是松古拉、瓦热斯和岳杨。一下车,我们见到了在当地驻村的几位老师,然后把行李放到宿舍,还没收拾就开始吃饭。饭菜很丰盛,老师们纷纷表示让我们多吃点,这可是厨娘忙了一上午的成果。我尤其喜欢清炖羊肉,非常好吃,一直念念不忘。现宰的新鲜羊肉,独特的配菜,满满的分量,没有多余复杂的调味料,简单的烹饪手法,只需要等待炖煮的那几个小时,美味的清炖羊肉就出锅了。大盘鸡、皮带面,先吃鸡肉,再用汤汁拌面,劲道的面配着浓厚的汤汁,让人不想多吃都难。手抓饭,米粒油润润、黄澄澄,中等粗细的胡萝卜丝,大颗的羊肉块,配上清爽的凉菜,我可以吃很多。烤包子,从镇上新买的,刚出炉就拎回餐桌,羊肉、洋葱、盐巴、孜然,还可以特别定制馅料,如纯瘦肉、牛肉青椒,一口下去,热气出来了,汁水可能也会出来。
刚到村里没多久我发现,很多节日里我们都要举办活动,老师策划,我们布置场地。古尔邦节那天,老师们大显身手,鸡肉剁大块,羊肉剁大块,胡萝卜、土豆锅里倒,清水锅里倒,大盘鸡“Plus版”,清炖羊肉“Plus版”,凉拌菜“Plus版”,红瓤西瓜、黄瓤西瓜、哈密瓜切切切,紫葡萄、绿葡萄、长葡萄洗洗洗,瓜子花生摆盘。忙了一下午,大家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村民们也都陆续入座,老师们讲几句话,学生和村民上台表演节目,很久没见过的诗朗诵也出现了,孩子们稚嫩的舞蹈更是常客,维吾尔族大叔的歌声深沉,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看着旁边人的笑脸,大概能猜出是叙事性很强的民谣。
饭吃得差不多后,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共饮美酒。头顶的灯光灭了,又亮了起来,这次是绚丽变换的光束,映在房子中央,歌曲响起,大家都拥了上去。我之前没经历过这场面,待在原地,没敢动,看着大家跳舞,每个人跳得都不太一样,但仔细看起来又大致相同:男生大多面对面背手敬礼,然后张手摇摆,女生的姿势则多变,左右对称,反手、正手摆花,作邀请状——原来,舞蹈也是有故事性的。
一曲结束,人群停下,散开,还没来得及回到座位,歌又响了起来,又是一首歌的时间,我看着他们又一次起舞。葛老师让我也去跳,我连连摆手拒绝,称自己不会,但内心却又蠢蠢欲动。我又坐在原位看他们跳了几次,在脑袋里默默记动作,最后,是杯中的酒给了我“我也行”的感觉,我和瓦热斯一起上去了,真的跳起来,完全是模仿身边人的动作,一点也不放松,浑身紧张。一首歌结束,好心的瓦热斯让我放松点,跟着歌曲的旋律,做简单的动作就行。我们继续跳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跳得汗都出来了。
驻村的前两个星期很悠闲——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老师在做,还没分配给我们,我们只需要每天打扫卫生和做饭,唯一烦恼的事,是蚊子的叮咬和夜晚的闷热。
我依然记得老师给我们分配工作的那天,老师们还正式开了个会。我被安排协助宋老师的工作,负责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一上来就赶上了全村收入调查,要到每家每户一一询问,家里几口人、收入来源、主要支出、工作地点、种植作物的种类、家中是否有饲养的牲畜等。我们驻村的4个人全部出动,忙了一星期,才把所有信息采集完成。
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之中有学校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院系,有汉族也有维吾尔族,还有热心的村民,我们总会在每周的晚会上共舞。我从生疏到熟练,从被动到主动,从观众到舞者,最喜欢大家一起合跳,整齐划一,挨得紧紧的,倒是不容易出错。村里的孩子一放学,晚上写完作业就来到村委会找我们这些老师和同学玩,葛老师会带着她们跳舞、唱歌、做手工。
我自认为是个很诚实的孩子,但我却在某天和同学一起向老师撒了个谎。那天葛老师在细数过去来实习的学生,松古拉蹦出一句:“过几天就是小侯的生日。”边说还边掐着我的手。在老师含笑的注视下,我承认了。
后来,那个虚假的生日我还是过了。老师们特地从县城给我买了个蛋糕,很甜,他们还捎来了两个那种小孩会喜欢的彩色卡通气球。我把生日帽戴在头上,虽然生日是假的,老师们的关心是真的。我的眼泪涌出来,和大家拍了一张合照,照片里大家都很开心,精心布置的餐桌,美味的食物,欢快的氛围,让这场从一开始就被我提前知晓的惊喜,依旧充满真情实感。
……
毕业后,我常常想新疆的事物。我以前不理解人们发视频、照片怀念过去,现在懂了。吃过的饭,喝过的酒,看过的风景,去过的建筑……几年的时间确实会让人记住一座城市:至今我仍记得初次坐进疆的火车,沿途的风景,漫漫黄沙,巍巍雪山。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新疆。”我对所有的朋友说,“这么远这么美,不来新疆有点亏。”给身边人都推荐一番后,我在心里把新疆列为以后发展会考虑的地区,如果运费没那么贵,如果快递能快点到,如果机票能再便宜,如果有直达的高铁,如果来得及,我想回新疆看看,去没去过的地方,伊犁,喀什,吐鲁番……落地乌鲁木齐就去吃学校附近的炸串,指着那个豆腐皮卷包菜,说要那个,奢侈一点就再买个肠,买个烤面筋,买个烤苕皮,再买个烤包子,羊肉串,和朋友畅饮美酒,慕萨莱斯,红绿乌苏……
曾经坐在凉亭下,互相诉说自己的理想时,大家都在说自己的心事,气氛很好。那时恰逢我的第一篇文章上报纸了,我也趁机分享了出来。朋友们起哄让我把他们写进故事里,给他们精彩的人设,出彩的人生,我都一一应下,满口答应。
记忆是可以被唤醒的,单薄的经历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人生路长,真的会产出故事。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很喜欢山,海,林,原,后来升学有机会离开家乡,新疆的某所大学接受了我,我欣然远赴。
上学期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三实习的经历。我的专业实习有几个选择方向,少部分人可以去农科院,大部分人可以去企业,一部分人会去南疆的农村,和驻村的高校老师一起。我选择了进企业,睡了一觉起来,辅导员给我打了两个电话,鼓励我去驻村。虽然这不太符合我的预想,但我还是答应下来。
此后的一个星期,因为担心驻村所在地条件有限,我买了一堆日用品,准备打包带去。学生和老师从学校统一出发,坐着大巴去火车站。火车要坐12个小时,等我睡了一觉醒来,还有3个小时才到。我呆呆地看着窗外,一片无边无际的荒漠、碎石、铁丝围栏,远处的重卡也变成小车了。车厢里不算安静,同学们在三三两两地交流。
我和另外三人被分到了和田地区依提帕克村,当地有老师开车接我们到村里。同坐一辆车的同伴分别是松古拉、瓦热斯和岳杨。一下车,我们见到了在当地驻村的几位老师,然后把行李放到宿舍,还没收拾就开始吃饭。饭菜很丰盛,老师们纷纷表示让我们多吃点,这可是厨娘忙了一上午的成果。我尤其喜欢清炖羊肉,非常好吃,一直念念不忘。现宰的新鲜羊肉,独特的配菜,满满的分量,没有多余复杂的调味料,简单的烹饪手法,只需要等待炖煮的那几个小时,美味的清炖羊肉就出锅了。大盘鸡、皮带面,先吃鸡肉,再用汤汁拌面,劲道的面配着浓厚的汤汁,让人不想多吃都难。手抓饭,米粒油润润、黄澄澄,中等粗细的胡萝卜丝,大颗的羊肉块,配上清爽的凉菜,我可以吃很多。烤包子,从镇上新买的,刚出炉就拎回餐桌,羊肉、洋葱、盐巴、孜然,还可以特别定制馅料,如纯瘦肉、牛肉青椒,一口下去,热气出来了,汁水可能也会出来。
刚到村里没多久我发现,很多节日里我们都要举办活动,老师策划,我们布置场地。古尔邦节那天,老师们大显身手,鸡肉剁大块,羊肉剁大块,胡萝卜、土豆锅里倒,清水锅里倒,大盘鸡“Plus版”,清炖羊肉“Plus版”,凉拌菜“Plus版”,红瓤西瓜、黄瓤西瓜、哈密瓜切切切,紫葡萄、绿葡萄、长葡萄洗洗洗,瓜子花生摆盘。忙了一下午,大家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村民们也都陆续入座,老师们讲几句话,学生和村民上台表演节目,很久没见过的诗朗诵也出现了,孩子们稚嫩的舞蹈更是常客,维吾尔族大叔的歌声深沉,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看着旁边人的笑脸,大概能猜出是叙事性很强的民谣。
饭吃得差不多后,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共饮美酒。头顶的灯光灭了,又亮了起来,这次是绚丽变换的光束,映在房子中央,歌曲响起,大家都拥了上去。我之前没经历过这场面,待在原地,没敢动,看着大家跳舞,每个人跳得都不太一样,但仔细看起来又大致相同:男生大多面对面背手敬礼,然后张手摇摆,女生的姿势则多变,左右对称,反手、正手摆花,作邀请状——原来,舞蹈也是有故事性的。
一曲结束,人群停下,散开,还没来得及回到座位,歌又响了起来,又是一首歌的时间,我看着他们又一次起舞。葛老师让我也去跳,我连连摆手拒绝,称自己不会,但内心却又蠢蠢欲动。我又坐在原位看他们跳了几次,在脑袋里默默记动作,最后,是杯中的酒给了我“我也行”的感觉,我和瓦热斯一起上去了,真的跳起来,完全是模仿身边人的动作,一点也不放松,浑身紧张。一首歌结束,好心的瓦热斯让我放松点,跟着歌曲的旋律,做简单的动作就行。我们继续跳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跳得汗都出来了。
驻村的前两个星期很悠闲——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老师在做,还没分配给我们,我们只需要每天打扫卫生和做饭,唯一烦恼的事,是蚊子的叮咬和夜晚的闷热。
我依然记得老师给我们分配工作的那天,老师们还正式开了个会。我被安排协助宋老师的工作,负责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一上来就赶上了全村收入调查,要到每家每户一一询问,家里几口人、收入来源、主要支出、工作地点、种植作物的种类、家中是否有饲养的牲畜等。我们驻村的4个人全部出动,忙了一星期,才把所有信息采集完成。
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之中有学校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院系,有汉族也有维吾尔族,还有热心的村民,我们总会在每周的晚会上共舞。我从生疏到熟练,从被动到主动,从观众到舞者,最喜欢大家一起合跳,整齐划一,挨得紧紧的,倒是不容易出错。村里的孩子一放学,晚上写完作业就来到村委会找我们这些老师和同学玩,葛老师会带着她们跳舞、唱歌、做手工。
我自认为是个很诚实的孩子,但我却在某天和同学一起向老师撒了个谎。那天葛老师在细数过去来实习的学生,松古拉蹦出一句:“过几天就是小侯的生日。”边说还边掐着我的手。在老师含笑的注视下,我承认了。
后来,那个虚假的生日我还是过了。老师们特地从县城给我买了个蛋糕,很甜,他们还捎来了两个那种小孩会喜欢的彩色卡通气球。我把生日帽戴在头上,虽然生日是假的,老师们的关心是真的。我的眼泪涌出来,和大家拍了一张合照,照片里大家都很开心,精心布置的餐桌,美味的食物,欢快的氛围,让这场从一开始就被我提前知晓的惊喜,依旧充满真情实感。
……
毕业后,我常常想新疆的事物。我以前不理解人们发视频、照片怀念过去,现在懂了。吃过的饭,喝过的酒,看过的风景,去过的建筑……几年的时间确实会让人记住一座城市:至今我仍记得初次坐进疆的火车,沿途的风景,漫漫黄沙,巍巍雪山。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新疆。”我对所有的朋友说,“这么远这么美,不来新疆有点亏。”给身边人都推荐一番后,我在心里把新疆列为以后发展会考虑的地区,如果运费没那么贵,如果快递能快点到,如果机票能再便宜,如果有直达的高铁,如果来得及,我想回新疆看看,去没去过的地方,伊犁,喀什,吐鲁番……落地乌鲁木齐就去吃学校附近的炸串,指着那个豆腐皮卷包菜,说要那个,奢侈一点就再买个肠,买个烤面筋,买个烤苕皮,再买个烤包子,羊肉串,和朋友畅饮美酒,慕萨莱斯,红绿乌苏……
曾经坐在凉亭下,互相诉说自己的理想时,大家都在说自己的心事,气氛很好。那时恰逢我的第一篇文章上报纸了,我也趁机分享了出来。朋友们起哄让我把他们写进故事里,给他们精彩的人设,出彩的人生,我都一一应下,满口答应。
记忆是可以被唤醒的,单薄的经历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人生路长,真的会产出故事。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