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殇》于右任

  腾冲——这座坐落于云南西部的边陲小城,一个被时光温柔包裹的宝藏小地。

  初次踏上腾冲这片土地,彼时,对腾冲的认知仅停留在火山、温泉、和顺古镇、“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禅达”。

  直至真正置身于滇西抗战纪念馆的那一刻,看到那由1003顶钢盔排列而成的墙时,我才开始真正去了解这座英雄之城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1003顶钢盔,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1942年气势豪迈奔赴缅甸抗日的10.3万名远征军。

  与青松相依,与山茶为邻。在纪念馆之旁便是国殇墓园,为收复腾冲而英勇捐躯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在此长眠。

  一排排小小的墓碑依照军阶由下至上排列,上面清晰地镌刻着他们的军阶与姓名。阳光透过树间的缝隙,轻轻洒落在墓碑之上,洁白的山茶花悄然盛开……

  “腾冲是抗日战争中首个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收复的城池,1942年沦陷,1944年光复,战况极为惨烈。”故事便始于这般描述。

  松山战役,历经95天,先后10个团两万将士十战松山,伤亡7000余人,历经苦战方才拔掉日军堡垒。收复腾冲城时,远征军将士在城中与敌寇展开肉搏巷战,逐街逐巷地激烈争夺。

  众多倒在收复腾冲前夜的英烈,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后来人们口中的娃娃兵。那时的他们,不过是十一二岁的稚嫩年纪啊!殇,未成年而亡。正因如此,这里被称作国殇墓园。

  偶然看到腾冲举行清明春祭的视频,思绪突发,感慨万千。或许,这是一段从未被充分重视的历史;或许,这几乎是即将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我沉默片刻:是的。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瞻仰哪个用兵如神的将军。

  若能改变历史,我们希望能有更好的装备、战术、国力。如果可以,最好没有战争,他们都活下来拥有像我们这样平凡甚至平庸的一生。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愿以血肉之躯冲在百姓前面抵挡炮火和屠刀的人,值得世世代代铭记感谢。但愿那些以血肉之躯冲在百姓前方,抵御炮火与屠刀的人,能够永远被我们铭记与感恩!

  今天的腾冲,在火山群盆地里,人们平平淡淡地生活着,如同和顺古镇的寓意一样:和顺顺和,每一个太阳照常升起的日子里都值得美美相拥,愿这安宁与祥和如他们所愿!

  责任编辑:曹竞 张仟煜

  实习生:李永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