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写过信没有?

  就是那种在信封上要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才能寄出的信。写信前要选择喜欢的信纸、信封及邮票,写信时要字斟句酌地推敲、琢磨半天。写完信,还要将信纸折成特别的样子,然后将其安妥地塞进信封,并封好。信寄出后,还得一天、两天、一周……焦急地等待,等待对方的回信。这是一个好像将时间扯长了慢下来的过程,你可以对时光进行细品,品尝那种情意绵绵、回味无穷的味道。

  也许你没写过信,抑或你也写过,只是那些沁着墨香的信件,早已被后来汹涌无比的电子网络浪潮或忙碌无暇的生活所淹没,点迹无存。还好我有一个爱好,喜欢收藏以前的东西,比如上大学时的学生证、借阅证、火车票、校历表以及一些信件。它们就像一片片时光小花瓣,各形各样,各色各香,都被我安妥地珍藏着。闲来无事时,总喜欢拾翻这些旧物,一一而列,看着它们,足让我欢喜小半日。

  其中有一封信,尤让我珍视,那是一封23年前父亲写给我的信。那时梧桐叶正落,银杏正黄,栾果正红,初入大学的我正第一次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每当打开那封信时,我仿若神奇地跨在了时光两头,半身在此,半身在彼。遥远,而又近在咫尺,只一纸之隔。模糊,而又清晰于念,旧事如昨。

  信封上有两串数字:045100、116622,一个代表我的家乡,一个代表我的大学,熟悉而又亲切。它们曾无比准确而紧密地连接着我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帮我消解了那份对家的思念。里面的信纸,酥忽而又轻薄,横竖折痕的十字交叉处隐有一个浅浅的裂隙,现一副残枯息弱之态,活像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秋叶。而纸上的字迹,依然那么刚劲、硬朗,如父亲的性格般。

  志锋:

  收到你信。因收秋很忙,没有时间及时给你回信。送你到大连,我本应等到6号把你的一切安顿好再往回走才好,可是因为咱家的情况……只好匆匆地离开,我心里很不过意。

  我回来时,先坐火车到沈阳,然后从沈阳转车到北京,然后再从北京转车到石家庄,在石家庄过了一夜后才回的盂县。等你放寒假回来时,一定要从大连直接坐车到石家庄或北京,不要到沈阳转车,因为从沈阳到北京或石家庄的火车都是过路车,没有座,我和你小叔就是从沈阳站了10多个钟头才到的北京。另外,你回来途经石家庄时,去看看你海贵爷爷,顺便把返校的火车票钱留给他,让他帮你买票,确定好时间。

  家里的一切都很好。你爷爷的身体很好。今年的收成不错,收的玉米比往年多,21号才算忙完,全家人都很累。

  你在学校要注意身体,你远离家乡,没有离开过父母,我们很不放心。你大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的穿的、用的,该添点什么就买点什么。生活上更要安排好,不要因为钱而什么都对付。父母不在你身边,你更应该注意生活,使我们不要挂念。

  张会生

  2002年10月22日

  我不止一次地想象过父亲独坐桌前给我写信的场景:刚收完秋的他,披着一身疲惫,在昏黄的夜灯下,满怀爱意和歉意,手握一支用起来远没有马鞭和镰刀那么顺手的圆珠笔,打了数次草稿,最后才写就了这封一字不错、一笔不多的回信。

  23年过去了,父亲老了,背也驼了,手抖得再也写不出那样工整而硬朗的字了。可这封信还在,它像一枚时光琥珀,清晰地封存着那个从不将爱说出、身体依旧健朗的父亲。我也深知,这世上有些爱从不喧哗,只是默默地、固执地一直温暖着你,陪伴着你,让你安心而从容地行走在这天地间。

  比如,这隐匿的父爱。

  见习编辑:赵小萱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