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张勇:有灵感了先攒起来

本报记者 谢宛霏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1月29日   01 版)

张勇,女,四川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创作电视连续剧《伪装者》《一触即发》《天衣无缝》、长篇小说《一触即发》《伪装者》《贵婉日记》、越剧《香罗记》《沈光文》、川剧《黎明十二桥》、锡剧《紫砂梦》《草命天子》、舞剧《画皮》等20部舞台剧,曾获中国越剧节剧目银奖、2015“文荣奖”最佳编剧奖、第22届上海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奖、第3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编剧提名奖。

    “张勇”其名加上“谍战三部曲”,很难让你联想到是位女编剧。她的作品笔走龙蛇、跌宕起伏、逻辑缜密,都是以谍战为题材的男人戏。近十年来,张勇先后创作了《一触即发》、《伪装者》、《天衣无缝》,并凭借《伪装者》入围第3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电视剧编剧奖。

    谍战题材创作并非易事,对于历史背景的把控、人物关系的梳理、故事逻辑的构造,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张勇坦言,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周期都需要大约3年左右,“第一年时间都在做案头工作,第二年才开始创作,第三年则是调整修改。”

    在张勇看来,前期案头工作的扎实程度最为重要,是创作的基础。在创作《天衣无缝》前,张勇下载了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自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的全部内容,去了解这一时期光怪陆离的资料和故事。还多次前往上海的博物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红色历史资料。

    除了文字资料,她也经常去当时的法租界、上海的小街小巷实地感受,到历史人物停留的地方参观他们的旧居、公馆,观察周围的环境,走他们走过的路,想象他们的生活。背景资料研究透了再去梳理、刻画人物。“要将人物放进大背景中,研究他们应该是何种生活状态,如何穿衣、吃饭,再设置人物性格、特征、个性语言。”张勇说,这些在动笔之前都做好了,故事线也就勾画出来了。

    “内容为纲,故事为王,情趣为辅,三观为正。”这是张勇做戏的标准,不管是主旋律、偶像剧、后宫戏,还是谍战剧,让观众喜欢是前提。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天衣无缝》作为“谍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一面世,就引起了观众的议论。该剧以灵魂人物治理平为主线展开,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共特工“烟缸”“冰蚕”等与中统、军统博弈周旋、斗智斗勇,建立中国至西欧的红色交通线,护送中央重要人员和物资,破解谜团铲除内奸的故事。网友惊呼,“太烧脑,脑细胞不够用了。”

    相对来说,张勇更喜欢写“大男人戏”,偏爱男人之间明着来的对抗。在她看来,“谍战三部曲”中,第一部《一触即发》是根,让她找准了后来的写作方向;而《伪装者》是一个里程碑;《天衣无缝》是她超越自己的一个作品。

    “这本小说才29万字,但剧本达到了65万字。如果说小说是树干,那么剧本就是长满了枝叶的苍天大树。”张勇认为,小说只是建立了一个故事大纲,剧本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和情感,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具有反转性、传奇性、征服性。

    走上创作之路对于张勇来说并不容易。“我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走到现在就是靠阅读、写作。”她回忆,小时候就开始看《西厢记》《牡丹亭》《再生缘》,爱上了古典文学,后来一发不可收,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啃”书。

    16岁那年高中毕业,张勇就进厂当了工人,开始自学戏曲创作。在工厂工作的20多年里,她坚持每天写两个小时东西。“我真的太爱写作了,不写点什么心里就发慌,长期坚持让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我终身受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28岁时,她首次发表剧本《撒香钩》和《紫竹院辩冤》,被破格调入成都市川剧院担任专业编剧,其业余创作并搬上舞台的各类剧目有20余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张勇在接受采访中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她给自己人生定的标准,也是她的座右铭。

    年轻的作者想要写好剧本,张勇建议,要多积累、沉淀。“以我为例,我是16岁开始写作,26岁才发表了第一部小戏。36岁才第一部舞台剧诞生,46岁才创作了《伪装者》,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创作都来源于生活。青年写作不要急,有灵感了就把它们先攒起来。”张勇说,只有阅历深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基本上都尝过了,对于人物的感知、故事的认识、世界的了解足够深刻,自然就能沉淀出好的作品。

彭学明:与青年一起将作品写入人心
与青年一起制作“春运记忆”
张勇:有灵感了先攒起来
青年作家如何突破藩篱
二十年,交换彼此的命运
致敬高原
怎样写好风景与回忆
那个盼着过年的小公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