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剪影

夏烈:我有三副面孔

本报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11日   02 版)

    教授、作家、网络文学研究者、文学评论家?似乎都不能单独概括夏烈。

    他说:“我有三副面孔。”

    哪三副呢?评论家、作家、网络文学推手。他在三种不同的身份之间自由地转换,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关照和构建文化场域。

    他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的教授,一直以诙谐、生动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他也是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以交友的方式与网络文学作家们共同探讨文艺;他还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的副院长,一直以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与网络文学共同成长。

    夏烈早在网络文学初露苗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这个群体,他和很多知名网络作家都是好友,包括唐家三少、沧月、蒋胜男等。夏烈把他与“大神们”的很多正能量故事写进了《大神们:我与网络作家这十年星火时代》一书。

    《网络文学的新传统与未来性》《一句》《大神们:我与网络作家这十年星火时代》是夏烈的三部新作品。

    “网文越写越长,如果写短呢?”夏烈给出了实验性的答案。

    从文艺青年脱胎而来的夏烈,在微博上尝试一种新的“一句”式的微文学。很多人都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很长很长的,但是他想借《一句》这本书告诉大家,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写“一句”,让互联网平台成为我们文艺趣味、文学自信、多元创造最适合的土壤。

    那么,夏烈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呢?他脱口而出“好玩”。夏烈表示,好不好玩、有不有趣、有没有创造力,是他评价一个文艺作品、一桩文化事件的重要标准。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文艺创作和传播,他认为尤其要关注好玩的问题,“好玩是创作者个体最大的艺术性、创造性所在了,这也是文艺最根本的生命基因”。

    《网络文学的新传统与未来性》则是夏烈以网络文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来审视中国网络文学二十余年发展,尤其是最近五年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进程与问题。他说:“网络文学既预示着我们无可避免地来到了媒介转型、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时期,但也不断启发和挑战着我们艺术地回应、全面地思考人和人的文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可以怎样创新与突围。”

    《一句》采用左图右文的绘本格式,阅读传播百余万人次。文字是夏烈微博上的“一句”式微文学,资深插画师安豆莎莎绘图。夏烈创作一句是受了木心的启发和他常用的一句式巧智。在微博上写漂亮话的句子练习和网络时代的写作工具天生合拍,都要求碎片化,却方便网络社交。因为文学,因为时代,在时间和生命的短小空白处,作“句子练习”。陈丹燕称赞夏烈的“一句”少即是多,小即是“美”。夏烈的“一句”以小窥大,一句一世界。

写人性深处的故事
夏烈:我有三副面孔
家书唤醒了我美好的回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