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块豆腐承载的家庭之变

早行号(网名)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0月20日   04 版)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菜市场的次数明显多了,而我从来不去豆制品区。北方的早餐比较单调,对于我,选择性则更少,因为我从来不吃豆腐脑和豆浆。

    家里的孩子长大了,但是她并没有跟随我的口味,有自己的一套食谱选择。当她在饭店点餐时,我总是阻止她点豆制品菜,常说的借口是:这个不好吃。我自己不吃豆腐,也成功阻止了家人,可是我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吧?孩子小时,我可以利用大人的权威来劝阻,可是孩子大了,权威已经弱化了,我也要有个正当的理由了。确实,对于豆制品,我存在着严重的偏见,说起缘由,要说到过去……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年龄了,很多的事情好像进行过“高斯模糊”似的,能够留在记忆中的印象非常少。只能从记住的事件反推自己的年龄,当时我已经可以干很多活,可以拎得起桶,大概也有六七岁的样子了。桶里装满了豆浆,要把它倒在大锅里,此时,我好像已经闻到了浓重的豆浆味了。在昏暗的小屋里,用砖头垒着一个灶台,没有烧完的木头露在外面,时不时有火星迸出灶膛。硕大的锅里熬着沸腾的豆浆,水汽弥漫着屋子,地面凹凸不平、潮湿泥泞,我斜着身子吃力地提着木桶,鼓起一把猛劲,手往上一提,膝盖一顶,桶便到了灶台边上,把豆浆倒入锅里。冬天里,我的手经常被冻得像小馒头似的,可是还不能躲过干活。

    长大点了,我就有点抱怨爸爸了,天下这么多的行业,为什么要选择做豆腐啊?做豆腐多麻烦、多累啊!难道他就不知道吗?泡黄豆、磨黄豆、熬豆浆、挤豆浆……一天就围绕着豆子转,一身的豆浆味。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豆腐渣。为什么我们家是做豆腐的,却要天天吃豆腐渣啊!别人家都把豆腐渣喂猪,而我们家却要每顿都吃,不同的就是妈妈变着样做各种豆腐渣,往里面掺什么玉米面、青菜等等。可是往里面放什么东西,都还是有豆腐渣啊!如果没有它该多好啊!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成熟的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块块承载着全家小康梦的豆腐。虽然制作豆腐给我留下了沉重的回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我喜欢吃熬豆浆时凝固的一层皮,更喜欢爸爸把豆腐卖掉时的高兴样子。在当时的年代,做豆腐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让我可以上学,可以买书,可以去趟城里……如今,家庭生活越来越好了,温饱不愁,吃穿都好,条件改善太多了,我们也算小康之家了。但我总忘不了制作豆腐的艰辛,忘不了曾经的清贫时光。那一块块豆腐,包裹着父辈的太多不容易,包裹着一个小家庭的变迁,包裹着蓬勃的希望。

    现在,我听说这样一段话:“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由此看来,爸爸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责任编辑:杨月

身边的叫卖声
一块豆腐承载的家庭之变
梦想从未偏心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