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多年的爱好,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每当我静下心来写作时,故乡的门锁会悄然打开,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我眷恋已久的小村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便是每一个跳动在脑海里的文字。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它会说话,会给人温暖,能直达人心底。
2019年5月,我第一次与《中国青年作家报》相识,培训讲台上一张报纸上的题目《一个井下矿工的文学梦》抓住了我的眼球,编者按写道:“这些青年朋友的工作和文学并无直接关联,但他们长期坚持学习和阅读,从名篇名著中获取暖人而强劲的力量……”他们对文学是那样的虔诚,这正是文学青年热爱阅读和写作,坚持创作的原动力,让我看到了一个平凡的人对于文学的情感是那样的炙热。
我心中的文学热情瞬间被点燃了。之后,我开始尝试投稿到《中国青年作家报》,心里难免会有些忐忑:一个普通的一线铁路职工,没有任何名气,编辑老师会不会打开我的投稿文档?2019年7月30日,我的第一篇散文作品《麦子熟了》刊登在了《中国青年作家报》的版面,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份报纸确实在关注爱好文学的普通青年,无论你从事着多么普通的工作,只要你坚持原创,热爱生活,笔耕不辍。
工作以后,我与故乡相距千里,写作成了我业余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字是我和故乡之间的纽带,每当我想念故乡、回到故乡的时候,我都会用文字来记录我和故乡的种种。因此我喜欢上了乡土文学创作,我开始用文字书写关于故乡的回忆、故乡的变化、故乡的风景和故乡的人……有那么一刹那,我觉得故乡是写不完的。
很幸运能与《中国青年作家报》一起成长,讲述关于故乡的原记忆,让我在远游的路上不再彷徨。
柳州工务段职工 李浪浪(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