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检测本拿出来……”这句话,想必朱老师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朱老师每次上完课,都会给我们来一次“阅兵”——随堂检测。时至今日,我还会经常把初中时代的检测本拿出来翻看。有一次,朱老师讲完王维的《竹里馆》后,让我们在检测本上默写。我自信满满地交上去,结果居然有一个字错了,我把“弹琴复长啸”的“琴”下面多写了一点,把“今”写成了“令”。朱老师说我这是“画蛇添足”,我心想,不就是多写了一点嘛,改过来不就好了。可是没想到就因为多写了这小小的一“点”,朱老师竟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点,希望你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更仔细一些,这可容不得有一点马虎呀。”
听朱老师朗诵课文是一种享受。不管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志豪情,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深刻道理,都能通过她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诵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声情并茂的讲述,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学时代,我是一个十足的调皮鬼。上课爱和朋友说悄悄话,可是那哪里能逃得过朱老师的耳朵,挨了几次批评之后,我们学聪明了,开始传小纸条。起初还很顺利,当朱老师面向黑板写板书的时,我们的小纸条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呢?朱老师转身的那一刹那,小纸条还悬在半空,那种气氛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可是朱老师也不恼,只是冷冷地说:“把纸条拿上来我看看……”这下完蛋了,我的心咯噔咯噔的,脸涨得通红。朱老师看过后说:“人物描写不错……细节描写还需要加强。这样吧,你从明天开始,当我的语文副课代表。”朱老师特意给“副”字加了重音,现在想来,意味深长。至于小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那是个秘密。校园并不大,东南角生了一棵桑树,已经立在这里许多年了,在朱老师来到这个学校执教之前,它已经有一人合抱那么粗了。每当到了夏天,桑树枝繁叶茂,绿得发亮的叶子在微风中相互问候,遮住了天空中毒辣辣的日光,投下一片阴凉,同学们课间时经常围坐在树下聊天。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树下捡紫色的桑葚吃,我胆子比较大,像“蹿天猴”一样爬上树梢,将最好看的桑葚摘下,然后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有一次,当我爬上桑树时,正巧被迎面走来的朱老师抓个正着,我吓得哆哆嗦嗦,呆站在树上“骑虎难下”了。朱老师走到树下,让我小心一点,伸出双臂,保护着我。当我战战兢兢地从树上爬下来的时候,低着头,脸羞得通红,发尖的汗聚成豆大的水珠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我把刚摘的桑葚握在手心,双手背在身后,仿佛在等待着老师严厉的批评。可是她并没有说什么,反而还表扬了我,说我很勇敢,并且愿意为同学服务,懂得分享,是个好孩子,只是下次不能再爬树了,毕竟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抬起头,看着朱老师柔和却又带着几分严肃的目光,嘴角不禁微微扬起。有一次社会实践,朱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小河边,哗啦啦的水缓缓地流淌着,清澈见底,水底有许多椭圆形的鹅卵石,仔细看,会发现石头缝里有刚出生不久的鱼苗在没有规律的窜来窜去,也许度过夏季,它们就会长大吧。我将从家里带来的水果放到河水里清洗干净,然后分给同学们。吃完水果后,朱老师让我们坐在她的身边,对我们说:“你们就像这条河水里刚出生的鱼儿,不久后就会茁壮成长,奋力地游进属于自己的海洋。”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三年的光阴,转眼便过去了。毕业的时候,朱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将来你会考上大学,去别的城市,看看更广阔的世界,而我呢,愿做你前进路上的一座灯塔,一个守望者,默默地守望,照亮你前行的路。”
朱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余年,我知道,这并不是她的终点,我也知道,我只是她众多桃李中长得并不算茁壮的那一棵。前不久去拜访她时,青丝已经落上了白雪。 她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正是她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让我萌生了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念头,后来,我如愿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顺利地站上三尺讲台。
我愿成为像朱老师那样的一座灯塔,在无数个白天与黑夜,守望那一双双充满希望的发出光亮的眼睛,因为我也曾幻想和渴望过山那边的海的样子。
责任编辑:谢宛霏
湖北荆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李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