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为自己的未来拼搏的高考时光,很多人在一部青春励志剧《追光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
由于父亲的干扰,学霸任真在高考后意外落榜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阳光少年高远变得清冷寡言、独来独往;为了讨好学长,女孩夏凡做出了不符合年龄的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留守少年贾坤从小寄住在远方亲戚家,陪伴他的只有孤独……
电视剧《追光的日子》试图用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人物故事,展现和记录少年们彼此照亮、向光而行的过程。当这群性格迥异的少年加入青云中学高三14班,遇到一位与众不同的班主任郝楠后,他们内心的梦想被激发出来,关于高考奋斗与青春的故事变得不同了。
捕捉高考背后对于每个人的力量的激发,展示一个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人生何处不‘高考’,人生何处不‘复读’?当我们遭遇坎坷、不被信任,或遇到生活中的烦心事时,该如何克服?”《追光的日子》总制片人李峥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希望用这部作品还原真实的现实社会,直面人生中的诸多议题,“正值高考季播出,无论结果如何,都希望大家一起看追光的故事,做追光的人”。
事实上,主创团队在4年前创作《追光的日子》时,并非只聚焦高考话题,而是思索“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带给人力量”。
编剧赵夏盈认为,“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会想到当初高考复读那一年是如何拼尽全力去拼搏的,就拥有了同样的奋斗力量”。这在主创团队中达成了共识。在李峥的成长历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导师”,“剧中老师郝楠就是这些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的集合体”。
“我们想搭建‘三层楼’,形成整个作品的故事框架。”李峥说,第一层楼是孩子们的同学情,第二层楼是师生情,第三层楼是六个完全不一样的原生家庭。“透过高考这一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捕捉高考背后对于每个人的力量的激发。”
为了还原真实的、烟火气的现实社会,这部剧的剧本创作耗时两年,编剧团队多次与现实中的高中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在李峥看来,剧里高三师生展现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通过社会上发生的稀松平常的人和事,我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个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帮他们理清梦想信念,再给每个人内心点亮一盏明灯
在剧中,高远面临的是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完成哥哥的梦想;任真面临的是要不要复读;爸妈不在身边,一个人读书的留守少年贾坤在想些什么;一直学习不好的刘锵锵,高考时就要被放弃吗?和姥姥相依为命的班长,有了后妈和弟弟后不被家庭重视的“富二代”王放……
那么,他们该如何去“追光”?一个看似与教师形象不符,甚至格格不入的班主任郝楠出现了。
在李峥看来,郝楠的出现,给这群迥异的高中生带来了“学习以外的智慧”。“他不是一个喜欢说教的老师,而是先把孩子们的内心打开,帮他们理清梦想信念,再给每个人内心点亮一盏明灯,让孩子们自发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力、拼搏,而他更多的是一名陪伴者。”李峥说,这是他们想通过作品和大众探讨的教育话题。“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在校的知识学习短短几十年,更重要的应当是学会智慧地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围绕着核心人物郝楠,剧中的少年之间的同学情谊、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不断地相互交融,相互引导,共同从恶性循环中摆脱开来,向着好的未来发展。
“影视作品同样有文化属性,让孩子们用智慧的思维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作品最想传达的。孩子们能找到力量,老师们能知道用什么样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家长知道了如何去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历程就像在一个长长的黑暗隧道里,大家携手相伴、互相治愈、互相给予力量,奋力向前奔跑,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李峥笑称,之前将这部剧命名为《灿烂!灿烂!》是希望表达从黑暗中求得光明,“但灿烂是一种结果,追光的过程才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人生中,要不断去追光,我们只是用高考那一年的事儿来把追光的历程展示出来”。
真正的励志不是说教,要用一种智慧的方式接纳自己
近些年,写实类的校园影视剧似乎已经不再常见了,悬疑、偶像、古装、科幻等众多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随之而来被观众诟病的剧情悬浮、脱离实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李峥坦言,“如今,每个题材赛道的作品真的是丰富多彩,最享受的是观众,但观众同时也渴求一种能从内心带来力量的作品。能够让大家建立信念,互相点亮,这才是这个时代呼唤的作品”。
著名导演阿米尔·汗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对作品走向全球毫无兴趣,我只想离我的心更近一点”。这句话,让李峥感触颇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后期制作完成,这部剧花了4年时间。
为了“走心”,他们把取景地定在了广东惠州,创作技法采用电影的质感,“所有的人都很真切,甚至能看到颗粒感,拍摄背景、演员服化等,所有一切都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这就是我们普普通通的人的生活现状”。
《追光的日子》播出后,李峥也和很多观众一样正在追剧。在弹幕中,他发现了很多让他十分感动的留言。网友留言说:“也想要同款郝老师”“我的爸妈要能听劝就好了”“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们是这样想问题的”……
李峥感慨说:“就像郝楠一样,真正的励志不是说教。《追光的日子》也是一样,我们想做的是从地里拔出来一棵树苗,在每个人的心里逐渐长大。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学习中找到力量,找到自己,然后用一种智慧的方式接纳自己,找到点亮心灵的那束光,让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发着光地去面对前方未知的艰难险阻。”
责任编辑:谢宛霏
本报记者 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