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秋日私语(随笔)

张扬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0月24日   15 版)

    夏天来势汹汹,来得猛烈,来得热烈,热得人满头大汗,似要将大地炙烤透彻。正当大家欲与炎夏展开持久战时,不知不觉间,它竟遁去得无影无踪了。蚊虫苍蝇少了,凉意一天甚过一天,鸡皮疙瘩骤然而起,令人误以为这个酷暑难耐的夏日不过尔尔,临走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不同于公园田野的花枝招展,大地盎然绿意,无处不在昭示春的讯息;不同于一场惊雷,瓢泼大雨随即而来,雨后的艳阳天燥热难耐,这是夏的警示;不同于寒风萧瑟,皑皑白雪,整个世界沉浸在童话世界里,描绘出冬的底色。秋的来临与夏的逝去,悄无声息,让人不知不觉间惊叹一句,“竟然入秋了!”气温尚且如以往,穿衣一如往常,空调机还在“轰隆隆”进行着最后的狂欢,知了也在歇斯底里地演唱,满树绿意依然在风中摇曳。可站在阳光底下,皮肤感受不到炽热,太阳不再耀眼,甚至可张目对日,恍惚中,竟一时分不出这是夏天还是秋日了。

    秋天就这么来了,无论喜欢还是讨厌,秋天如约而至,但绝非文人墨客口中所言笔下所述的“一叶知秋”。倘若真是一夜间枝枯叶落,满地金黄,那该多么神奇!在城市很难见到秋日落叶,多数在黎明到来之前就被勤劳的清洁工人清扫干净了。城市的秋,并不缺少美。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秋天》,写道:“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写道:“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两位作家对秋的描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让人看了不由得心动。

    不同于以上描写的细腻婉约、悲凉萧瑟,诗词中的秋,则多了几分大气豪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多么惊艳的秋景!究竟是怎样开阔的心胸,才能写出这样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像我一样钟情于秋的人,不在少数,如此想来,萧瑟的秋日,竟多了几分暖意。

    犹记少年学生时,学完何其芳先生《秋天》这首诗,记住了牧羊女,记住了露珠、幽谷、镰刀、瓜果,记住了白霜、小桨、渔船、草野、蟋蟀、溪水。周末放假,我专门拿着纸笔来到河边,美其名曰“写生”。然而当我看到飘荡的芦苇,荡漾的波纹,窸窣的虫鸣和泛黄的草丛,竟一个字都写不出,悻悻而去。

    沿着河边,回家的路上,须穿过一片小树林。夏天的小树林热闹非凡,白天农忙的乡亲,每逢太阳毒辣,会在此处休息,有时忙累了,听着蝉鸣,吹着林间清风,小憩一会儿。到了夜晚,这里更是灯火通明。饭后消食的人们拿着手电筒,在树上照来照去,寻觅幼蝉猴,一晚上斩获颇丰,趁着月色,唱着凯歌,扬长而去。

    秋日的小树林,静谧许多,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不知疲倦放声高歌的知了,唯有些许昆虫,在草丛潜伏,不时发出阵阵清脆的虫鸣,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儿时农村老家的生活,秋夜最好眠,没有冬夜的严寒,没有夏夜的炎热,开着窗,伴着阵阵凉爽的秋风,很快进入梦乡。有时门外的蟋蟀叫个不停,打破夜的静谧,却将这夜衬得更清幽了。听着恼人,披衣起身,出门势要捉住它,心狠时将其置之死地,心软了则将其“驱之别院”。

    听到人起床开门,聪明的蟋蟀噤口不言,明明躲在犄角旮旯的草丛里,却无论如何都找不见,待人回去躺下,它们再次嚣张地叫唤起来,自鸣得意。可我懒得下床,就在一片蟋蟀声陪伴下,竟也睡着了,而且睡得香甜。

    如今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窗外只有汽车的轰鸣声,秋风在发动机的加热下,也不那么凉了,至于许久未闻的蟋蟀,如同知了一样,怕是再难听到它们的欢歌。

    想到此,不禁有些怀念了。

    责任编辑:谢宛霏

风从垄上过(散文)
秋日私语(随笔)
醉雾(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