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快点儿,我们弄完后还要在天黑之前赶回去呢!”

  “知道了。”小草撇了撇嘴从货架后走出,手里拿着一袋糖。她还没决定好是买草莓味的还是葡萄味的,只好匆匆拿了一袋葡萄味的。

  小草走到收银处,爸爸和妈妈已经站在那儿了,他们选的东西早已算好账装在一个大红色塑料袋中。

  结了账,他们回到车里。爸爸启动车子,驶向那山与山之间。他们是常年漂泊在外的一家,爸爸和妈妈在外省工作,小草在外省读书。要过年了,才终于回到老家。今天,他们从市里开车回到镇上,再从镇上开车回到乡里,只为了一件过年时十分重要的事。

  汽车从一个山头驶向另一个山头,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时隐时现。

  车子刚停稳,小草便推开车门,蹲在路边干呕起来。山路很曲折,小草这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难免会晕车。

  小草缓缓站了起来。随着她的视野升高,一片坟山展现在她的眼前。坟山里一个个坟头紧紧地凑在一起,好像一堆雨后冒出头的蘑菇。没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今天小草一家是来上坟的。

  上坟,即年终祭。在小草的家乡,每到年前,一家老小都需要来到他们父辈或祖辈的坟前点上一炷香、烧上一张纸。

  爸爸从后备厢拎出红色袋子,带领着妈妈和小草走下公路,走向那一片墓地。

  在一个个由旧时的石头搭起来的坟头中,爸爸在一个坟头前站定。那是小草爷爷的坟。坟头上很干净,没有杂草和野树。这是因为在需要上坟的前几天,爸爸就回来过一次,把坟上的草和树该拔的拔了,该砍的砍了。这叫作捋坟,是上坟前的必备项目。这坟山里的每一座坟都被他们的后代回来捋过坟了,坟头上清清爽爽,像刚理完发一样,给新的一年增添了一丝新气象。

  爸爸从红袋子中掏出了香、烛和早已写好的纸钱。他点燃了纸钱,还分给了妈妈和小草一些纸钱。三人无言地往那熊熊火堆中寄去阴间的钱币。草纸燃烧后的灰烬在热浪的推动下向上飘去,飘飞的灰、浓重的烟和炙热的火成了这坟山里最热闹的事物。

  妈妈和小草手中的纸钱烧完时,爸爸已经点好香和烛了。他把香和烛在坟前插稳,毕恭毕敬地作了三个揖,接着是妈妈作了三个揖,最后轮到小草。小草边作揖边在心里向爷爷说道:“爷爷,请保佑我们一家人。”

  爸爸示意妈妈和小草走远点,他要准备放鞭炮了。对于上坟来说,这便是最后一项。爸爸把鞭炮撒开铺在坟头上,点燃引线,他便也离得远远得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火药在最后一刻发出生命中的巨响,悼念着逝去的人。小草望着四散的鞭炮,想着“一定要每年回来点燃这巨响”。

  在鞭炮的硝烟中,小草一家渐渐走远,但他们并没有离去,而是走向了小草祖祖(四川方言,曾祖父、曾祖母)的坟。

  像小草家这样的人家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总会在年终之前赶回来,在坟前点起一炷香,父辈或祖辈的坟成为他们和家乡的羁绊。在他们之间,还有着一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线,无论他们走多远,这线永远也不会断。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