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新作《桃花源没事儿》,是继《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后,又一部“见微”系列作品。小说延续了前两部作品中化用历史故事反观当下职场生活的设定,通过俗务道人玄穹在桃花源任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既充满玄幻色彩,又能戳中现代职场人心灵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既不属于《长安的荔枝》中的朝廷命官,地位更无法比肩《太白金星有点烦》中的上仙李长庚,只是一个天生穷命的基层道士,但他仍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一个个并不平凡的使命。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往往天赋异禀,血统优良,于沧海横流中肩负着改变世界的责任,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时代聚光灯下的天选之子。马伯庸反其道而行之,在小说《桃花源没事儿》中,通过对玄穹的塑造,对英雄形象进行了解构。他注定一生清贫,自带“遇财呈劫”命格,“稍有横财入手,必会招致雷劫”;他不似其他修道之人那般仙风道骨,文质彬彬,他“薄唇瘦腮,山根低陷,一副穷酸相”;他不被委以重任,派往桃花源任职,负责的都是居民们鸡零狗碎的日常纠纷;他胸无大志,“唯一的指望,就是多攒点功德,把箓职升上去”,因为“升一级能涨一两”。

  解构之下,作者通过玄穹这个职位低微的小道士重构了英雄形象。罗曼·罗兰在传记作品《米开朗琪罗传》中提到,真正的英雄主义在于直面生活本质后仍保持热爱生活的态度。玄穹除带有“遇财呈劫”命格外,还带有另一个命格,即“明真破妄”,能够看破一切虚妄之境。他明明可以看透一切,却在洞察俗世迷雾及自我命数后,依旧固守本分,从不做非分之想,以负责、踏实的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秉持着公正之义。在处理朱侠和毛啸的纠纷时,他并非简单粗暴地处置,只求息事宁人,而是顾及双方的现实情况和难言之隐,于公事公办的职责外,敏锐细心地觉察到了朱侠的心理状态,巧妙地化解了他的心结。他深知“若自己只按斗殴现形判了这桩案子,送去学堂通报,功德倒是有了,但朱侠一定会被退学,以这对母子的脾气,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孩子的一生就算彻底毁了。如今虽说多费了一番手脚,但结局总算皆大欢喜。”

  作为桃花源的俗务道人,职责不在斩妖除魔,只需勤勉安民即可,保境由护法真人负责。但面对逍遥丹带来的危害,玄穹与前任俗务道人一样,本着保护一方百姓的信念,出于责任心,勇担重任,宁愿孤身犯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要查出真相以绝后患。正是这份担当,让玄穹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胜了在法力、地位均相差悬殊的云天师叔,为桃花源的百姓化解了巨大的危机。而面对云天真人的迷失,玄穹道出心声,“我要守护的,不是那些大话,而是我每个月二两三钱的道禄啊”。烟火气里见赤诚,小人物也有大担当。这份持守,何尝不是另一种英雄主义。至此,马伯庸通过一个小道士在俗世中对本心的坚守,完成了对平民英雄形象的重构。

  小说中,桃花源是欲望的镜像,能够照见人们心底的渴望。有人就此沉沦、异化,也有人完成了自我的确认。作为读者,我们也能够在本文中找到现实的投射。面对无人托举的现状,是选择像云天真人那般,用野心遮蔽了良心、功德、道心,深陷幻境而不自知;还是如玄穹一样,也许偶尔发发牢骚,也有意志懈怠的时候,但仍旧本着用心思做事的基本原则,来对抗世俗纷扰,在明知不会大富大贵,亦不会升官加爵的前提下,做好每一件小事。殊不知,这一件件小事,也是救人于水火的大事。

  《桃花源没事儿》是一部写给普通人的英雄传,也是一剂抵御浮躁的定心丸,在无人托举的日子里,守住本心,便已足够伟大。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