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生活所得去读书。”我庆幸自己拥有识字阅读的能力,拥有一双看云看山看水的眼睛,拥有能够执笔创作与漫步山川田野的双躯。我在生活中与文字共鸣,在前行的路上寻找文字的踪迹。

  岁月漫长,前行的路上,细风打卷呼呼地淌过街巷。散落着的一地银杏叶,是一把把带着长柄的小蒲扇;摇曳着的一片片枫树叶,似孩童涂鸦拓印的小手掌;它们混杂着,共同点亮了秋季雨后涓滴潮湿的地面。许多片秋叶落到地上,就像一片片羽毛飘到我的心上。

  空气里传来一阵喧嚣声,街道路灯的暖光,把我的影子拉长。秋风拂过发梢,它欢呼雀跃地拉着我的衣角,往秋味正浓处走。我寻不见秋意,只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烤红薯的香气。它在这街口肆意地弥漫,我停留在摊前,在等待的空闲里,细细盯着时而跳跃的火苗和卖红薯的奶奶沧桑的指尖。她从陈旧的铁桶里挑出外衣通红、周身热气缭绕的红薯递给我。手掌上忽然而来的温热,不由分说地将我的思绪拉入了记忆中父亲的手。夜色和晚风缠绵悱恻,回忆在我的脑海里蒸腾翻涌。行人代替风,挤满了这条街道,我小跑着回了家。

  秋天的傍晚是美好的,思念在心底蒸腾,又悄悄在窗边稍作停留。

  伏首案边,我盯着《致女儿书》的封面,静思往事,如在目底。翻开扉页,我看见王朔先生拳拳的父爱漫洇纸上,蔓延入字里行间……

  “你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处处照出我的原形。”

  “小孩端着方向盘一起一伏像骑着一匹马过丘陵。每经过一盏路灯她的睫毛都要披一下光。”

  “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

  ……

  读书滋味长,这行行文字映入眼帘,这深深眷念刻入心中。在父亲离开之后的年岁里,文字充盈着我怅然若失的心灵:在《爸爸爱喜禾》里,我看到一位诙谐幽默的父亲;《傅雷家书》让我看到一位严厉庄重的父亲;《老头儿汪曾祺》让我看到一位真诚可爱的父亲……凡是让我倾心的书籍,我都分辨不清,究竟是我在理解他,还是他在理解我。

  转念又想,在记忆的田埂上,谁没有两三朵披着情绪的花?亲爱的父亲,我记得你来校园接我的最后一抹身影,记得与你最后一次通话的叮咛……记得你的严厉,你的欢欣。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时光的晨曦快把记忆的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直面你的离去。

  岁月漫长,时间是无餍的小偷,它早已将我儿时的天真与稚嫩一并带走。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时光早已教会我何处是归家的路,教会我如何照料不平不淡的生活。我已娉婷,虽无忧亦无惧。但每当我想起我的父亲,我还是愿意带上四年级的课本,穿着妈妈织的毛线马甲,留着齐耳短发,同记忆里平凡的那一日,牵着你的温热的大手去买烤红薯。父亲,我不愿再听滋润蕴藉的慰藉,我想要你站在我面前,轻轻拾起我心中一座秋山的、思念的落叶。

  回首往昔,或许种种细节已然模糊,或许起承转合已然落幕,或许所担忧的已尘埃落定,我们终要走出自己趋向反复的记忆,走出困住自己的,那座层峦叠嶂的森林。每当思念涌动,每有爱意氤氲,生命的衔接纵使只是窄窄的台阶,文字的力量也能把满目霜天温热成一室春浓。

  人间的温情终将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回忆能让一麻袋土豆变成星星,父亲的模样,也被我从记忆中拎出,仔细拍拍上面的尘土,化作一片片的羽毛,再次落进我的心底。在这样总会让人不禁思绪万千的季节里,文字的力量,教会我坚毅地望着前路,教会我带着爱和释怀踏上生命的台阶,让我带着这份思念继续前行,好好生活,努力成长。

  回首往事随风摇曳,今年,已是父亲离开的第九个年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相信我们正走在书中开满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途似锦。

  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书中细碎的言语填满了我记忆里的缝隙,好似父亲归来的马蹄,是团圆的前音,在细微烟火与广阔时空间为我找寻生活的光亮,弥补我的内心,使其丰盈,让父爱从不在我的成长中缺席。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父爱动人心。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实习生 杜小雨